Giter Club home page Giter Club logo

books-reading's Introduction

前言

喜欢读书,灵魂和身体至少有一个在路上。读书,从来都是很值得投资,希望自己在文字中间可以找到灵魂的沉淀,这里主要是记录自己的一些读后感。

人文书籍读后感

books-reading's People

Contributors

sunshinewyf avatar

Stargaz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Watchers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avatar

books-reading's Issues

卡耐基魅力口才与演讲的艺术

images

越来越入迷于听书了~
这次选的是这本书,原因是在进入职场之后,发现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确实有点差,上台分享的时候会很紧张,所以希望看看这本书学习一下演讲时的一些技巧。

这本书的基本内容都是在讲在演讲过程中有哪些点需要注意和借鉴的,并且提供了大量事例加以佐证,有点像高中时写的议论文,要验证某个观点是否是正确的,通过事例来证明。不过整本书虽然提供了大量的方法论,但是却不是很枯燥。语言朴实简洁,论点明确,基本上从书中的目录标题就能知道是在围绕什么而讲得:

images

目录结构很清晰~

听完后觉得演讲并不是那么可怕,首先需要战胜内心的自卑,自信笃定地说出自己的论点,并且有充足的准备,而且需要大量的实践。

总之,还是需要在平时的锻炼中实践书中的一些方法论,还是值得一读的!

国富论

images

从 1 月开始到现在,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这本书,在看到疫情新闻后,心情跟着跌宕起伏,静下心来的时间大大减少,再加上这本书确实有点晦涩难懂,时不时就会走神,所以耗时了一个半月才终于勉强看完了...

但是总结不能少~

内容

论劳动生产力增进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 首先是讲分工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分工如何受市场范围的限制,主要原因如下:

分工使同样人数的劳动者得以完成远超从前的工作量,其原因有三:第一,每一个特定环节的工人技能得到提升;第二,免除了在不同类型工作之间来回转换耗损的时间;第三,大量精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胜任多个人的工作。

    分工受到交换能力大小的限制,也就是受市场范围大小的限制。

  • 其次是论述货币的来源、效用

     之所以产生货币,主要是为了商品交换的便利性。货币不仅能够持久保存,而且易于分割,并且有一套统一的标准。货币的产生有利于商品交易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 商品的价值

一件商品,它有几种概念上的价值:

  • 真实价格
  • 名义价格
  • 劳动价格
  • 货币价格

     但是劳动才是衡量一切商品内在交换价值的真是尺度。

  • 劳动工资和资本利润

论资本的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 资产的划分

一个国家、社会的总资产,根据其功能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是保留下来以供目前消费之用的,它的特点是不产生收入或创造利润。
  • 第二部分便为固定资本。它的特点是不用于流通,也无需更换主人,便可产生收入或利润。
  • 第三部分是流动资本。它的特点是通过流通、更换主人而产生收入。
  • 资本的积累及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

所谓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的主要区别是投入到劳动对象上是否能增加其价值。
资本要积累的关键是看是否能增加生产性劳动者的数据和是否能提升所雇用劳动者的生产能力。

  • 资本的各种用途:
    • 第一,用于购买天然产物以供社会每年使用和消费;
    • 第二,用于制造和筹备天然产物,使之适用于目前的使用和消费;
    • 第三,用于运输天然产物或制造品,将其从充裕的地方运往匮乏的地方;
    • 第四,用于把天然产物分成较小的部分,以便满足需要者的临时需求。

论不同国家的财富发展

  • 财富的自然增长

     每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其资本一定是根据自然的顺序,先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农业上,其次投入到制造业上,最后投入到对外商业上。所以要最先发展农业。

  • 城市商业如何对农村改良做出贡献
    • 每个正在发展的社会,其资本一定是根据自然的顺序,先将大部分资本投入到农业上,其次投入到制造业上,最后投入到对外商业上。
    • 城市居民往往将获得的财富用于购买能够销售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大都是尚未开垦的土地。
    • 有序、良好的政府也使农村居民的自由和安全得到保障。

论政治经济学体系

  •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

顾名思义,重商主义侧重保全商人的利益,而重农主义则是将工匠、制造业工人和商人都当做是没有生产或者是不能生产的阶级。

  • 讨论下面的政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 限制输入本国能生产的商品
    • 对那些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我国的通商国家的所有商品实施的输入限制
    • 退税
    • 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的取舍

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 君主或国家的开支

     君主或国家的开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国防经费
  • 司法经费
  • 公共工程和公关机关的费用
  • 维持君主尊严的费用
  • 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主要有以下几点:

  • 专属于君主或国家的收入来源,由资财和土地组成
  • 赋税
    • 地租税
    • 利润税
    • 劳动工资税

感想和总结

虽然整个阅读的过程很难(句子太长而且有点绕,作者为了把一件事情讲清楚,说得稍微有点啰嗦),但是抽取书中的纲领摘要看下来,还是有很多干货的。书中将整个社会,从古至今的一些社会现象都赋予理论意义,并阐述出缘由,让读者顿生一种拨开云雾的感觉。并且从宏观上了解了整个社会、国家政策制定背后的意义。

所以总的来说,还是一本很赞的书,可以提高对自己所处社会的认识。

增长黑客

images

第一次接触增长黑客这个词,还以为是某类黑客的代名词,其实并不是,借用书中的原文引用就是:

换句话说,这是一群以数据驱动营销、以市场指导产品,通过技术化手段贯彻增长目
标的人。他们通常既了解技术,又深谙用户心理,擅长发挥创意、绕过限制,通过低成本的
手段解决初创公司产品早期的增长问题。

刚开始以为只是类似产品、营销或者运营类似的角色,也就是推广某类产品,但是实际上增长黑客似乎担任着更为艰巨的职责,并且深谙如何为某类产品赢得用户的回头使用率。可以说是非常高级了。

这本书从5个角度来阐释如何为产品增加用户:

  • Acquisition(获取用户)
  • Activation(激发活跃)
  • Retention(提高留存)
  • Revenue(增加收入)
  • Referral(传播推荐)

这个从获取用户到传播推荐称之为AARRR转化漏斗构成了一条螺旋上升的产品使用周期闭环。而这套闭环的最有力和最具说服力的就是用户数据,通过不断获取和分析钻研用户使用的反馈数据,从而不断试错、优化、迭代、上线,从而达到产品的成功。

书中的每一个章节都列举了大量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并且有着十分准确和详尽的数据作为支撑,使得说服力极强。使得目标读者通过对比知道如何为自己的产品赢得大批用户。

书中极力阐释了作为一名增长黑客的作用:

增长黑客是游走在产品、运营、研发、设计、用研等环节之间的多面手,它既是黏合剂,串联起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又是润滑剂,抹平造成阻碍的因素,降低失灵卡壳的可能。

而且具备一些难得的品质:

  • 开发的能力
  • 设计的心态
  • 产品的觉悟
  • 传播和分享的热情 


增长黑客要建立“T”形的知识结构——在横 向上对跨界知识信手拈来、有机整合,在纵向上有某一领域的专攻,甚至达到旁人难以企及 的深度。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专业知识,如 MVP、UV、PV等,使得不论是研发人员还是营销人员都可以从此书中获取一些知识。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每个成功案例中,对于相应产品的优化都是建立在对反馈用户的严谨分析上,而不是随手拈来或者脑袋一拍。作为一个研发人员,似乎开始慢慢了解和学习营销的一些策略以及网站或者产品页面布局的某一个小细节都有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用户使用效果。而且书中列举了一些初创团队在面对经费不足、用户量少的劣势下,如何从细节中或者通过某种宣传手段赢得用户的回头率的,这让作为研发的门外汉懂得细节和营销手段的重要性。

书中还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你不可能从现在预测到未来,只有回头看时,才会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所以你必须相信,那些生命中的点点滴滴,将会在你未来的生命里,以某种方式串联起来。 你必须始终相信一些东西——你的勇气、宿命、生活、因缘,随便什么,它们将给你追寻内 心真正所想的自信,带你走离平凡,变得与众不同。”

乔布斯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有些经历,似乎冥冥之中在为你的未来铺路,所以最重要的是走好当下的每一步,才会在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平稳~

这本书对于初创团队或者想要为产品赢得更多用户的读者来说还是很值得一读的,推荐~

菊与刀

images

这本书是大学的时候某个老师(虽然毕业才一年多,但是记忆都开始模糊了)推荐的,但是一直搁置到现在,直到某一天打开微信读书的书城,不经意间看到,才开始拜读经典。

整本书讲了日本的某一些文化特质,以及他们所极力推崇的一些**,还有对小孩的教育,对青年的严格,有些文化特质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有些又让人惊叹不已,这个民族的人民真的是一个矛盾的个体。

这本书之所以取名为《菊与刀》,正如书中所说的:

菊,代表着日本天皇的族徽,是高贵美丽的象征;刀,代表着日本武士文化,是武力和权威的象征。

日本的人有着刚硬如铁的硬汉特质,又有着浪漫缠绵、忧郁伤感的古典情怀,有的时候彬彬有礼,但又蛮横倔强,有的时候性格温顺,但又不肯轻易屈服上级的管教,有的时候忠诚厚道,但是又心存叛逆,怨恨满腔。他们就是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个体,让其他种族的人难以理解,摸不清头脑。

同时,这个民族又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他们发动战争的理由很特别,他们要结束世界上这种“自立为王”的无政府状态,为建立等级秩序而奋斗。当然,这一秩序只能由日本来主导。在他们的文化里,天皇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天皇在他们心目中却是至高无上的,日本所说的只要天皇下令,他们可以单枪匹马战斗至死,也可以老老实实举手投降。

在日本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比如下级见到上级时,一定要使用敬语,并且不能做逾越他自身等级的事情。日本规定了每个人的社会地位,让他们各司其职,并靠强权来维持法令和秩序,他们深信,细致和繁琐的等级制度就意味着安全和稳定,只要在规定的范围内,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个世界就值得他们信赖。

日本的一些观念和旧俗,是我不能容忍的,总感觉好封建落后,禁锢着每一个日本人的**和自由,列举几例:

  • 在日本的家庭中,儿子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把这个当成是自己一生的责任。并且日本媳妇忍受着婆婆的一切刁难和苛责,即使有矛盾,自己的丈夫也不会帮自己。所以媳妇一般在婆婆面前表现得可爱温柔,她们年轻做媳妇时,没有机会任性,到了晚年,她们会把积压多年的怨气发泄到自己的媳妇身上,

  • 日本人认为一个自重的日本人必须懂得坚忍和克制,这也关乎他的名誉,女人在分娩时不能大声喊叫,男人在痛苦和危险中也必须泰然处之。

  • 日本人敬重自杀,认为它是一种光荣而有意义的行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为了自己的名声,自杀是最荣耀的行为。

  • 日本人总是把夫妻生活和婚外情分得很清楚,是因为他们知道夫妻生活是尽义务,婚外恋情只是消遣娱乐,这种划分,就让一个人既可以是家庭的模范父亲,又可以是一个寻花问柳的花花公子。

  • 日本人一定要生男孩,因为如果断了香火,他们就是失败者,他们想生儿子是想自己死后有人祭拜,是为了传递香火,绵延子嗣,维护家族荣誉和财产。

总之,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和历史有关系的,日本的某些文化是让世人敬佩的,有些则是让人难以接受的。但是正是因为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造就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精益数据分析

images

最近开始学习数据分析这块的知识,刚好 boss 推荐了这本书,所以找来阅读了一下~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在精益创业阶段需要关注的一些指标和数据,根据对这些指标和数据的分析从而对自己的创业方向做一个调整或对已有的模式进一步细化。正如书中所说的:

“这些年参与精益创业运动最深的体会是,这是一门教你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创业过程中,专注本质的方法论。”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几种商业模式:

  •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让访客在其网店上买东西。
  • SaaS:SaaS 指按需提供软件的公司,通常以网站的形式出现
  • 免费移动应用:移动应用是随 iPhone 和 Android 等智能手机生态系统的普及而兴起的一种创业商业模式
  • 媒体网站:依靠广告生存的网站
  • 用户生成内容:某类网站的首要目的是将用户聚集在一起,组成在线社区并生成用户内容。
  • 双边市场:一个共享库存模型以及两个利益相关方(买家和卖家、发起人和资助者、单身男女5、酒店和旅客),并在双方达成利益协议时获得相应收入。
    并且根据不同商业模式,书中都一一列举了每种的概念,以及在创业过程中每种商业模式需要关注的指标,然后在最后还列举了每一种商业模式成功的案例并进行剖析,可以供创业者一个一个去匹配自己当前的商业模式,并根据书中的建议做一些优化和调整。

在书的后半部分,开始讲述创业的各个阶段,作者把创业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 移情
  • 黏性
  • 病毒性
  • 营收
  • 规模化
    同样地,作者根据不同阶段应该怎么做、关注什么指标也一一作了讲解,同时在每个阶段后面都列举了一个案例作为说明,比如在移情阶段,你要做的是尝试了解他人所想,学会换位思考。

“你投入时间找寻对人们重要的内容,并设身处地地考虑相关问题。你通过聆听搜寻线索,通过关怀他人挖掘机遇。在这一阶段,你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有多聪明,或是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而在黏性阶段,你要衡量自己的最小可行化产品,对于最小可行化产品的定义,书中给出了很好的衡量标准:

初学者需选择自己的第一关键指标。如果不明确指标内容,也还未定义“成功”的样子,就不应着手开发产品。初期最小可行化产品中的每个元素,都应与第一关键指标有关并对其产生影响。立场必须要明确

在病毒性阶段,书中列举了三种病毒方式:

  • 原生病毒性。根植于产品内部,作为产品的使用功能而存在。
  • 人工病毒性。一种迫于外力的存在,往往根植于一套奖励系统。
  • 口碑病毒性。源自于满意用户的交谈,与你的产品或服务无关。
    在这个阶段,需要衡量病毒式的增长,这种衡量主要是通过计算病毒式传播系数,通过计算该系数可以知道你的最小可行化产品是否有良好的传播。

而营收阶段旨在将工作重心从证明想法的正确转移到证明你能以一种可扩展的一贯自给方式赚到钱。平均每位客户营收是衡量这个阶段的很好的一个指标,要使这个指标达到最大,同时保证用户量不减少,需要给出合理的定价模式。

规模化是创业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用户群,还意味着向新市场的进发、一定的可预测性和可持续性以及和新伙伴的合作。你的创业公司正逐步融入到一个更大的生态系统之中,成为其中为人熟知且活跃的一员。

文章的最后讨论的是在不同商业模式下、不同创业阶段如何找到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标准有利于帮你分析自己的创业模式和阶段是否处于健康模式。

总的来说,对创业者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引导书了,对于非创业者,其中对于不同指标的关注和分析,也是很值得学习的。
最后想说,创业真的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了,正如书中提及的:

其次,想明白你真的喜欢做这件事吗?创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会带给你长期的困扰。你将没有时间陪伴朋友、伴侣、孩子,也将无暇顾及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对创业的愿景深信不疑,才能够坚持到底,不怕经历沉浮。如果没有报酬你愿意干吗?这是个值得解决的难题吗?能让你自豪地与别人提起它吗?它能把你的职业生涯带向你所期望的方向,并让你在现有组织中倍受尊重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还得继续寻找那件正确的事。

目前正处于一种巨头割据的状态,留给创业新贵的机会已所剩无几。

所以最后想想,我们这种在别人趟过的路后面行走是多么轻松啊~

离开的,留下的

离开的,留下的

images

故事梗概

两个女人,相互帮助和竞争,到了中年,两个人又是什么样的经历呢?

莉拉:莉拉在香肠厂辛苦工作,并要时刻警惕工厂里那些觊觎她的男人。她拼尽全力想摆脱生活的泥沼,然而繁重的工作给她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超大的负荷,最后终于病倒了。之后在埃莱娜的帮助下,她和恩佐重回那不勒斯,利用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成为了最早学习、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人,并积攒了巨大的财富....

埃莱娜:出版一本书之后的埃莱娜,像“骑士”一样介入莉拉的生活,帮她摆脱困境。而自己则开始步入婚姻。然而婚后的自己,在生完两个孩子之后基本上和社会脱节,并且面临创作的危机。平静的、中产阶级式的婚姻和丈夫的不理解,让埃莱娜内心很分裂。最终还是出轨,和尼诺私奔....

感受

虽然是小说,但是感觉处处都是真实生活的折射。

1、相对于莉拉,还是心疼埃莱娜。莉拉从小自带天分、光环,走到哪里都能获得夸赞、追求。这个像神一样的女孩可以活出自我,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相反的,埃莱娜一直在隐忍,一直以来,她都很自卑,在面对莉拉的强大光环,她选择默默努力,努力胜过莉拉,当莉拉和自己爱了很久的男孩子在一起时,她还要很心痛地帮他们创造私奔的机会。拼命读书也不是真正取悦自我,而是为了迎合不属于她的阶层以及内在逐渐膨胀的虚荣和野心。结婚之后,面对丈夫的不理解、贬低,她还是选择隐忍。在第三部的最后,很高兴她真正追求自己想要的,虽然尼诺不一定是正确的选择,但是至少这一次她为自己活着....

  • 离开这里!彻底远离这里!永远离开我们自出生以来所过的生活,要在一个一切皆有可能、有秩序的地方扎根,这就是我奋斗的目标,而且,我认为自己已经完胜了。

     但在后来的几十年里,我发现我错了!这世界上的事情一环套一环,在外面有更大的一环:从城区到整个城  市,从城市到整个意大利,从意大利到整个欧洲,从欧洲到整个星球。

  • 我真是太可怜了,一心一意地追求学业,基本上没怎么去过电影院,从来都没有买过碟片,我从来都没有成为某些歌手的追随者,没收集过歌手签名,我从来都没去听过音乐会,我从来都没有喝醉过。。。

2、结婚后的女性还是要独立,拥有自己的事业和精神,不做丈夫的附庸、琐碎生活的奴隶。否则就会与社会脱节,失去自己的话语权。埃莱娜就是这样,婚后的丈夫完全不管家庭琐事,生活的琐碎完全消磨了埃莱娜的创作热情和**。不过这也看出了在男权社会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劣势

我们都出生在同样的环境,都有很好的前途,为什么我现在陷入了黯淡?因为结婚的缘故?因为生了黛黛?因为我是一个女的,因为我要照顾家,要给孩子洗屁股,换尿布?

3、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莉拉和恩佐在面对生活的穷困潦倒和艰辛时,仍然不忘自己钻研学习计算机知识。当机会来临时,他们可以很快拿出自己之前积累的技能,改善生活。改变自己的不是上班的 8 小时,而是下班后的 8 小时。技多不压身,时刻保持学习、空杯心态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可以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身上。

人类简史

images

开始加入听书党,因为每天上下班有20分钟的走路时间,这段时间用来听书,可以说是很享受的一段旅程了,而且,效果还不错,已经开始慢慢爱上了。之前会因为上班时间紧,导致看书时间严重压缩,但是听书之后,就觉得天天至少还有那么一点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增长知识,倒也是一种心理安慰了~

言归正传,这本书是同事推荐的,由于自己在历史方面很差,有意识开始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但是试听之后,慢慢上瘾了,足以看出这本书的内容有多棒了!!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十万年前只能啃食虎狼吃剩的残骨的猿人,到现在跃居食物链顶端的智人的一整个发展流程,智人为什么能靠自己不大的身型打败那么多巨型动物,成为称霸地球的霸主,前面一部分主要讲了智人如何慢慢开拓自己的领地。然后讲述了智人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到科学革命->生物科技革命的一整个发展流程,让人大开眼界。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智人是根据虚构的故事将所有智人团结起来,为了那个虚构的理想从而彼此相互信任,相互抵御外敌,从而一步一步走到霸主的地位。

“虚构”的能力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虚构的故事

作者从一种理性的角度剖析智人的整个发展历史,也介绍了整个发展过程人类社会的一些改变,从农业整个智人社会被小麦所奴役到欧洲人开阔疆土,再到科学革命英国登上工业的霸主,再到生物科技革命科学家利用高端的科学技术研究各种难以想象的事情,细致而全面,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考虑,让读者置身于整个人类发展史看待历史长河的悠悠流淌,怅然而感慨~

同时书中还讲述了对于快乐的定义,一个人真正的快乐并不是物质或者情感得到了满足,而是在那一瞬间,体内的激素和神经让你产生了快感,这就是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快乐空调指数,有些人低,感受快乐的能力就很低,总是一副哀愁忧郁,有些人高,他在处于任何逆境的时候也会很快乐。让人很震惊,虽然快乐和物质有关,但是每个人的快乐因为不一样,体会到快乐的成都也就不一样,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和深入认识自己,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权势、地位和金钱。

这本书的内容很多,借用知乎上分享的一张图来结尾吧:

images

这本书真的值得一看,强烈推荐~

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images

最近感觉到自己的情商不够用了,为人处世起来各种不顺心,感觉是自己的问题,于是又开始修炼了(真的,越长大越发现自己的知识匮乏,各种缺陷,急需各种补)
讲真,我是一个无聊透顶的人,兴趣爱好嘛,寥寥无几,明星八卦不知道,热搜新闻不了解,可以说对不起90后这个称号了。
所以一个人的时候,除了看书看剧看看技术,基本不会给自己什么乐子。

这本书又是在路上听完的(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看书,有时间也是看专业书),整本书都是围绕什么是有趣,如何变得有趣以及有趣和逗比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物欲横流、节奏快速的社会,无聊也变得无所不在,虽然有更好玩的事情,更好看的综艺,但是玩过、看过之后便是更加强烈的空虚感。如何让自己变得有趣,你需要培养一些兴趣,有足够的好奇心,并且要有足够多的知识储备。有趣和逗比是不一样的,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书中为每一个论点引经据典进行论证,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同时,作者的一些论证和新时代相挂钩,让人没有年代感,仿佛每一种情形都是每一个真实现实中的你我。

下面记录一些经典语句:

  • 有些人会用消遣来代替正事。消遣的时候有事可做是不无聊的,但等到消遣完正事一点未动,deadline 又近了一步,此刻积蓄已久的无聊感裹挟着愧疚感如同开闸放水崩腾而下,我们称之为---拖延症。

  • 人的视野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你能看到的视野;二是你能打到的视野。一个终生在桃花源里的农妇会觉得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一个大都市花花世界打拼的年轻人却觉得寂寞空虚冷,因为前者所见如斯,所得如斯,而后者所见的是天上人间,所得的却只是出租房单人间。

  • 实际上交朋友是获得知识储备的极佳渠道。一个优秀的人成为你的朋友,会把他见过的风景,他了解的知识,他亲身经历的体验都分享给你,这些宝贵的信息会大大扩充你的知识面。和阅读相比,交友获得的信息是经过人把关过的,质量更高,内容也更有保障。

  • 必须注意自嘲不是自卑也不是自谦,更不是妄自菲薄自轻自贱,这是一种与人无伤的幽默,一种自信到骨子里的放达。

  • 有趣不是"搞笑",不是"逗闷子",甚至不是“幽默”,有趣比这些来得更为深远,有趣比这些来得更为深远,有趣是学识的广博,**的深邃,观念的透彻。

总结一下,整本书呢,还是很有道理的,虽然有的时候华丽的排比句让人觉得像是高中时候的议论文,不过在有些观点上,还是值得一看的~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

images

这个月推荐的第一本书籍是“非暴力沟通”,也是在樊登的听书专栏中听到的(最近蜜汁喜欢樊登,声音真的好有磁性,书也讲得很棒)。咳咳....

内容概要脑图

先放一张内容概要脑图镇楼:
images

读书心得

说实话,这本书的内容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在介绍版本的听书中,让我觉得相见恨晚,但是在之后的书籍阅读的时候,会产生一些疲倦,可能是因为西方的行文方式,比较拖沓、感性,往往一个中心**会花很长的篇幅去讲述。

但是抛开行文风格上的不习惯,正本书的内容还是十分赞的。
我们常常认为所谓的暴力就是辱骂、殴打,却忽视了我们的言行往往也会给他人带来隐形的伤害,而且这种心理上的伤害可能比身体上的伤害更难以治愈。举一些比较常见的例子:

  • 当你看到朋友不喜欢收拾房间的时候,你可能会脱口而出地说:你好懒啊,你从没见过像你这么邋遢的人
  • 当你看到你老公每天晚归,而且一身酒气,你也许会埋怨:你还知道回来啊,怎么不死在外面?
  • 校长看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往往说:你这个孩子没救了

等等,诸如此类,都会给对方造成伤害...

而这本书教我们的是,在日常表达中,我们要分四个部分来进行表达:

  • 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
  • 表达感受
  • 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 具体的请求

我们来对上面的例子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改造一下:

  • 当你看到朋友不喜欢收拾房间的时候,你要说:你的房间现在有点乱,客厅里都是衣服、袜子,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觉得这种混乱的状态会影响你的心情,所以我希望你以后可以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尽量保持整洁,这样的话你也会觉得很舒服,不是么?
  • 你看到你老公每天晚归的时候,你可以说:老公,这个星期里面你有 5 天都是 11 点以后才回来,而且一身酒气,我觉得很难过,因为我希望我们的家像个家,而不是一个旅馆,我们可以一起吃晚饭,聊聊天,我希望你以后一个星期至少有两天可以早点回来,陪我一起吃个晚饭,你觉得呢?
  • 校长看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时,你可以说:我看到你上课不好好听讲,而且打断老师,捉弄同学,我觉得很难过,因为你不仅让别人对你的印象很差,而且还影响了其他人正常上课,我希望你可以给我讲讲你内心的真实感受?

是不是效果完全不一样?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沟通中存在暴力,我们自己对自己也很暴力,举个例子:

  • 有时候,我们实在是对一件事情提不起兴趣,甚至厌烦,同时我们又认为“不得不“去做这件事,这往往自己的身心备受煎熬
  • 当因为匆忙,我不小心把墨水洒在了刚买的昂贵西装外套上,这时候你可能会苛责自己:你怎么可以这么粗心呢,因为你的愚蠢,你损失了一件崭新的西装...

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爱自己多一点,换一种思维,转变如下:

  • 在你不得不做的事情前加上“我选择做”,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这样你的内心会好受很多
  • 我把墨水洒在西装上,我内心的最真实的需要是什么呢?我是想照顾好自己,我要多留意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因为一件外套不断地苛责自己。

是不是心境都不一样了?

温柔地与人沟通的你,也一定会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

如果你也有与人沟通方面的困扰、想更好地善待自己和他人,就开始这本书的阅读之旅吧~

动物庄园

1images

写在前面:距离上次看书已经差不多四个月了,有点自责,中间经历了新年的过渡期,然后年后刚从广州那边来到杭州,换一个城市的成本对于我这种刚出校园的人来说并不大,但是也不小,不论是工作环境还是工作内容都要花时间去适应。所以一直耽搁了。。。说到底,就是懒~

这本书也是在吃饭期间+搭地铁这种细细碎碎的时间中看完的。看前一部分的时候以为仅仅是动物们自己翻身做主人的一部很温馨的小时,越看到后面,越咬牙切齿,这是真实感受。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一个英国农场的动物们在一头老猪的鼓励和启迪下,闹了一场革命,将农场的主人赶走,并将“庄园农场”改名为“动物农场”,从此动物们开启了自己自由的生活。但是好景不长,猪作为动物中比较聪明的动物,开始了它的暴政**时代,并因为清除内部敌人展开了对动物的屠杀,许多无辜的小动物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在革命期间制定的一些规定也渐渐废除,最终猪和人握手言和...

整本书以一种寓言的视角谴责了当时社会的暴政以及极权主义,反映和揭露了被剥削阶级不平等和苦难的生活状态。其中猪拿破仑就作为暴政的主体,不断地行使自己的特权,压榨其他无辜的小动物,其实也就是在影射当时社会中暴政的肆虐。书中的一些动物特点有很强的代表性作用,分别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同势力,具体可见知乎帖子

作者虽然以动物视角来构文,但是讽刺力度极大,很犀利。不仅批判了以猪为代表的黑暗势力的邪恶同时也反映了其他动物的愚蠢。在发动革命后制定的“七戒”以及《英格兰牲畜之歌》都在拿破仑的极权**下废除了,其他人虽然有小范围的抗议,但是最后都选择了妥协。甚至主动承认和雪球(和拿破仑相抗衡的一头猪)有相互勾结的行径。。。

最令人发指的是拳击手(一匹马,代表任劳任怨的工人阶级),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之后,还是免不了被卖然后惨遭人类屠杀的悲惨下场,甚至在临死前一刻任然拥护着暴政的**者,认为它们是正确的。用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表达最合适不过了~

这本书语言很质朴,但是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讽刺的意味,内容虽短,但是谴责的效果极强,很赞的一本书。

但是有点不太清楚的是:雪球最终去哪里了,为什么书中的结局要设定为人和动物交好,看了一下作者写的序言,寓意着苏联和西方交好... 感觉如果不太明白当时的历史,读起来也就是一本小说了(捂脸)

读书还是要继续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勉~

小狗钱钱

images

虽然身边有好多人在炒股票、谈论投资,但是我一直不为所动,对理财的意识比较薄弱,近期才觉得自己需要学习了一下相关的知识了,恰好我闺蜜给我推荐了这本理财入门书,所以就拿来看了一下~

整本书的大概内容就是一个叫吉娅的女孩子捡到了一只叫钱钱的狗,然后这只狗教会了这个只有 12 岁的小女孩如何理财和投资,并帮助她的家庭摆脱了负债危机。听起来是不是挺童话的?
整本书确实是一本入门书,比较奇特的是它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来阐述自己学到的一切知识,就恰恰像刚入门学理财的我们,需要从零开始学习一些理论知识,比如股票是什么,基金又是什么,怎么支配自己的财富等等。这就使得这本书对于理财新手来说简直基本没有什么门槛,也不会有什么晦涩难懂的理论。

但是这本书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不多,只是让读者明白:理财很重要,现在需要马上开始行动,因为把钱存在银行里面还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你的钱一直在亏损。只有开始重视理财和方法,你就可能实现财富自由。

但是这本书不太适合那些对理财有一些基本了解的人,读这本书就显得无趣和乏味了。

突然感觉现在自己好多知识都很缺乏,急需扩展。

坏血

images
刚看完书,又去 B 站看了相关的纪录片,真的超级震撼呀。一身黑色的伊丽莎白手夹一个子弹头的血液探测器,露出极其自信的神态,让人没有丝毫怀疑,再加上她是一个年轻的女性,更加放大了她神话般的魅力。

故事背景

一个在斯坦福辍学的女孩,其公司因其创新的想法吸引了众多商界、政界大佬的融资,从而一跃成为硅谷商业神话。然而背后却是一个骗局,整本书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了伊丽莎白从刚刚暂露头角到被揭露从而遭到多方起诉而倒下的全过程。

个人感想

• 其实伊丽莎白还是很强的一个人,不仅拥有强大的背景,学习成绩好,而且拥有强大的专注力和野心。她说自己衣柜里只有黑色的衣服,虽然有一部分是因为她是乔布斯的粉丝,在穿着上想模仿乔布斯,但是另一方面,她说清一色的衣服,可以让她少点精力在挑衣服上。另外,除了努力程度外,她还有着完美的社交能力。可以说服(忽悠)那么多大佬投资她的公司,还能死心塌地地相信她的谎言,足见她的社交手段。

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的亲戚问了她每个男生和女生早晚都会被问到的问题:“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伊丽莎白毫不迟疑地回答:“我要做一个亿万富翁”

另外她也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对于辞职的员工,会以法律的手段威胁他们并监视他们。丝毫不顾及人权。

她对他们的进展节奏感到不满,想让工程部门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运转,以加速开发。

• 桑尼是个不折不扣的资本嘴脸。在管理公司的过程中,完全忽视了最基本的人权,无情地剥削在职员工。并且没有底线地以公司的权益来侵犯员工的隐私,个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

• 世界上正直、善良的人还是多于那些邪恶的。尽管伊丽莎白、希拉洛斯公司权力之大,可以用金钱操控很多势力。但是在希拉洛斯工作过的员工因为坚持着自己的正直、善良,勇敢地和强大的对手做抵抗。即使面对多方面的威胁、恐吓,还是协助作者一起推翻虚假的谎言,让世界看到伊丽莎白的真面目。

最后

推荐大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结合电影版的纪录片一起看,理解和印象会更深一些。

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学

images
     第一次听到稻盛和夫这个人的名字是在微信读书上听樊登的《干法》,樊登简单地讲述了一下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觉得很是震撼。所以这次专门找了这本他的传,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位日本经营之圣、人生之师。

     整本书的内容嘛,就是详细地介绍了稻盛和夫从出生到长大毕业后邂逅精密陶瓷,然后白手起家创建京瓷公司,再然后到京瓷走向世界并开始创建第二电电。最后以 77 岁的高龄拯救日航,实现了业绩 V 字形回复,创造了日本经营史上的奇迹。

整本书带着读者见识了稻盛和夫少年时的调皮捣蛋,年轻时的激情满满、斗志昂扬,壮年时对工作的全情投入,年老时时刻保持着利他之心,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稻盛和夫也一样,刚毕业走进社会的艰辛、创业初期的各种阻碍,尽管困难重重,他都咬着牙去克服。稻盛的经营哲学中有一个“成功方程式”,就是“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x 热情 x 能力”。人的“能力”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而且需要和“思维方式”及“热情”相乘才能得出最后结果。也就是说,后天的努力可以极大地开拓和改变人生。

让我比较感动的是他对工作的态度和他在重建日航时的无私奉献。

  • 在工作中,稻盛和夫废寝忘食,并经常说“要成为旋涡的中心”:

“自己要主动、积极地寻找并承担工作,这样,周围的人自然而然就会来协助你。你就能在旋涡的中心工作”。
遇到困难永不放弃,“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的开始”。
全情投入,忘我工作,“你曾经抱着产品入眠吗?只要你夜里抱着它谁,它就会对你说话...."

  • 重建日航时,原本已经在商业界有很高知名度的他,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是为了“大义”,为了国家,他还是临危受命。经过两年零七个月,实现了日航的 V 字形回复。成功之后依然会听到一些诋毁的声音,比如:"如果是这种手法的话,谁都可以做到","应该是有了什么利益才接手的吧”诸如此类的。

稻盛和夫虽然很痛心,但是他仍然没日没夜地默默付出。但是正如他所说的:在我的人生中,我绝不左顾右盼, 而是遵循“利他”之心,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相信的道路,笔直前行,义无反顾。正是这样的心态,才会造就他的成功。

除了经营方面的伟大,他也是一位人生导师,稻盛在《活法》中写道:“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这个人生的过程本身,就像磨炼灵魂的砂纸。人们在磨炼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我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无别的目的。”

伟大的人身上有太多我们要学习的东西,除了上面列出来的几点,稻盛和夫还有很多品质值得我们去追随,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让大家近距离接触一个伟大的灵魂~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

images

前言: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听了微信读书听书专栏中“樊登”对这本书的介绍,听完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相见恨晚”。

适合的人群

这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在和伴侣从相识到相知的过程中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以及建议我们如何去处理在不同阶段中的问题,假如你有如下问题:

  • 刚遇到自己的男/女朋友时,觉得很美好,仿佛他/她是银河系派来拯救自己的天使,但是相处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对方各种毛病、缺点,不知道该不该继续下去?
  • 在一段婚姻中,面临亲密关系的危机,如何拯救这段关系?
  • 想知道怎么建立一段真正的、健康的亲密关系?
  • 如何和自己的另一半相处得很舒服?

...
如果你有以上的疑惑,那么你就可以开始这本书的阅读之旅了,相信你会在书中找到答案~

主要内容

书中描述了一段亲密关系从产生到最后会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月晕

在这个阶段,我们被 TA 所吸引,所有东西都是美好的,我们被 TA 的一切所吸引着。在这个阶段,我们可以体会到爱情的美好和激情,并只会看到对方的闪光点,但是却忘记了月亮本身是不会发光的,当激情褪去,亲密关系就会进入“幻灭”阶段。

幻灭

当你走得越近,你会发现,眼前的 TA 和你从小就刻画的理想伴侣之间相差很大。于是你开始用恐吓或者冷暴力来期望改变伴侣的生活习惯、行为动作,这个时候会导致双方的痛苦,从而争吵就开始产生了。**你希望借由争吵“制服”对方,让他听你的,这就是权力斗争的开始。**在你把竞争带进亲密关系之后,你会和伴侣不断地较劲,而无法发现自己真正的目标,你想证明自己是对的以期待对方改变,但当伴侣没有任何改变时,你开始感到挫折,与伴侣保持距离,对伴侣的爱消失。
在这个阶段,你会做出一系列偏差行为:

  • 引起注意
  • 权利斗争
  • 报复心理
  • 自我放逐

而且让你无法置信的是:你之所以做出这些偏差行为竟然是因为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举个例子:
当你看到你男朋友在房间里随意乱扔垃圾、臭袜子的时候,你有一点不愉快,然后你会提醒他要注意,但是当你提醒了很多次都他还是一如既往地乱扔的时候,你就会怒火中烧、感到痛苦,这个痛苦的根源有可能是因为你小时候没有得到得到父母的重视,由于父母工作太忙或者其他原因,导致他们给予你较少的关心,这个时候你就会在心底埋藏这个受到的伤害。如果现在你男朋友没有理会你的话,小时候**“不被重视”**的伤疤就会重新被揭开,从而产生痛苦。

如果不能用和谐的方式来解决权力斗争,就会产生报复,你甚至会因为伴侣的痛苦而有点沾沾自喜,你会装作理性地说:“我只是想让她知道,她这样对我的时候,我有什么感觉。”报复的倾向,在权力斗争刚开始的时候就会出现,你会刻意伤害对方,从而减轻自己的痛苦。在报复的时候,你会得到一种冷冰冰的快感,但这种行为很快就会让人上瘾。其中一个原因是,要超脱自己的痛苦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借着报复来转移注意力却很简单。知道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心里就会舒服一点。这样有什么不好吗?问题是,伤害亲近的人,会在你的痛苦之上,又添加一层罪恶感。

内省

当我们在幻灭阶段产生了巨大的失望、伤心之后,我们就会进入内省阶段,这个阶段是最令人痛苦的,这是一个检视自己内在所有想法和感觉的过程,其终极目标是让你能和自己内在的事物和平相处,并且用来面对它们。
在亲密关系中,因为失败和无力感而想要放弃的这种经验,是一个清楚的指标,表示内省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在这个阶段中,你会审视在亲密关系中你所想的根源是什么,是什么限制了你?那个阻碍你的墙是什么?如何去突破?

启示

启示阶段是往返于绚丽、幻灭、内省三个阶段后,经历了痛苦与寻找问题的洗礼,在某一个时刻,你看清了自己内心的本质,领悟了爱的真谛的时刻。获得启示,可以很短暂,但它对一个人的生命却会造成深远的影响

写在最后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幻灭阶段,作者抽丝剥茧地把处于那个阶段的心理活动都描述出来(因为我也经历过,哈哈),仿佛就是内心真实的写照啊,不过到了后面两个阶段,就会觉得有点大而空,和灵魂、真谛这种东西绕在一起就会觉得很虚,所以看得不是很走心...

这篇文章记录了很多说中的金句,可以提前预热一下~

巨人的陨落 III

images

第三部花很短的时间看完了,最后结局也很圆满:

不仅各国之间的战乱平息了,而且书中的各个主人公也都很圆满地找到了彼此终身的生活伴侣

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沃尔特・冯・乌尔里希最终在战胜所有困难之后终于走到了一起,而且茉黛・菲茨赫伯特女勋爵身上的一种独立精神让我钦佩不已,及时自己追求的幸福不被家人所支持,但是她还是很热烈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并且为女性的解放运动一直坐着孜孜不倦的努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新时代女性的灿烂光辉。

有着同样光辉的就是艾瑟尔・威廉姆斯,作为一个在爱情中被抛弃的人,她没有自暴自弃,反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到女性的解放运动中,并且找到了自己最终的爱人。在第三部最后结尾的时候,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菲茨的两个儿子,宝宝和劳埃德,一个是伯爵名号的继承人,另一个则是私生子,两人同龄。他们互相打量着,毫不掩饰对彼此的好奇。
艾瑟尔记得在泰-格温的时候,每当她在走廊里遇到菲茨都必须站在一旁,垂下眼睛等着他走过去。
现在,她站在台阶**,紧握劳埃德的手,盯着菲茨说:“早上好,菲茨赫伯特伯爵。”她蔑视地扬起下巴”

曾经被菲茨赫伯特伯爵抛弃的她在再次相见的时候,可以端庄而自然地蔑视对方,无论在各方面都给对方一个反击,看到这一刻的时候,内心是为艾瑟尔・威廉姆斯叫好的,对,就应该这样。

看完整个系列之后,感觉还是很赞的,在那种战乱的大时代背景下,大到各国之间的战乱纷争,小到不同任务之间的命运牵扯,全部揉进这三卷书书中。并且在这之中,还有妇女为女性权利向封建保守的男性甚至女性斗争,工人阶级为更好地保障而和贪婪无度的资本家斗争,热爱祖国的青年们为祖国的利益在各个国家奔走、博弈。小人物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的变革。大小交织融合,三部书中时刻证实着一个观点:一旦战乱,受难的必定是百姓众生。

所以,珍惜现在的和平时代吧

众病之王-癌症传

images

这本书看了三个多月(很惭愧),主要是这段时间真的是忙,注意力被分散了(借口寻找ing),要开始重新捡起看书的习惯了。(仿佛中了工作之后啥激情和兴趣都被磨没的魔咒)。
言归正传,这本书还是很好的,本书开头以接待的一个叫卡拉的艾滋病人开始的,然后转向讲述艾滋病的历史,从刚碰到艾滋病患者到业界科学家如何通过千辛万苦找到治愈的方法,最后又以卡拉病情好转为结束。整部剧花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写艾滋病病房的压抑感、和死神时刻相伴的恐慌、面对一个个鲜活的人被癌症夺去生命的无奈。摘录了一些列举如下:

  • 在病房各处,有一些小发明和即兴创作,这些通常是法伯自己的作品。因为孩子们常常很疲惫,不能走路,所有房间四处散置着小小的木头手推车,方便患儿相对自由地四处移动。手推车上吊着化疗用的静脉输液架,以便能随时随地地开始化疗。戈尔斯坦写道:“我所见到的最凄惨的景象就是小手推车上载着的孩子,腿或胳膊上紧紧地绑着输液针,还有高高的输液架和滴管。这些合成的效果就像一艘只有桅杆却没有帆的船,在波涛汹涌的无边海面上孤独地漂流。

  • 癌症是一个莫大的机会,让你的脸紧贴在你无法逃避的死亡的玻璃上。但病人通过玻璃上所看到的并不是癌症之外的世界,而是一个被癌症掌控的世界 --- 就像在大厅里摆满了镜子,无休无止地把癌症反射在他们周围。

文中在写到肺癌时,众所周知,肺癌大部分是因为抽烟引起,但是那时候烟草公司的政治实力雄厚,导致抗癌症运动分子虽然掌握了肺癌和烟草存在的必然关联的证据也无法撼动他们的力量:

  • 大多数香烟制造商不仅知道烟草的致癌风险、尼古丁强烈的上瘾性,并且刻意镇压能证明这些事实的内部研究。一份又一份文件显示,为隐瞒风险,这个行业发生了激烈的内部斗争,甚至他们自己的员工也常常感到良心不安。
  • 跨国烟机集团就像菌者一样把疾病和死亡传向全世界。这主要是因为烟草产业利用其财富影响政治家,创造推广香烟的良好环境。
  • 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实是:在美国,几乎每种新药都会被当做潜在致癌物经受严格审查,即使该物质与癌症只有微小的联系,也会造成公众的歇斯底里,令媒体焦虑不堪。但是人类所知最常见、最强烈的致癌物之一香烟,却能随意地在各角落的商店里用几美元买到,实在是不可思议。

癌细胞增长的本质是因为它们的 DNA 所累积的突变。这些突变激活了内部的原癌基因并灭活了肿瘤抑制基因,从而失控了在正常细胞分裂时的“油门”和“刹车”。癌症从被发现到人们意识到它的可怕,从而开始了与癌症的抗争,并最后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很多癌症可以提前通过筛查进行预防,很多癌症可以被治愈。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先辈科学家们付出了很多的的努力。但是,现在整个世界的人因为癌症死亡的比例越来越高,人类和癌症的斗争还要继续~

查令十字街84号

images

由于最近工作上有点忙的原因,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看书了,在2017的尾巴上看完这本书也算是对这一年的收尾了(有点扯远了~)

很早就听说这本书了,但是一直没有留意,直到朋友再一次推荐才开始真正拜读。整本书讲述主人公:一个美国落魄贫穷的女作家海莲·汉芙因为嫌自己本土的书籍太贵,所以和远在伦敦的德尔进行书信往来买书。这种书信来往长达20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和书店的人建立了良好的情谊,但是很遗憾,汉芙没有在德尔有生之年去伦敦看他一眼,最终两人遗憾错过。

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有点不太懂,全书内容都是两人(还有其他书店成员)之间的书信内容,有点不知前因后果,但是看完了之后,才发现整本书表达了几种深厚的情谊:

  • 汉芙对书本的爱恋之情
  • 汉芙和德尔在书信往来过程中建立的感情
  • 汉芙和伦敦书店的人之间的异国之情

书中中有描述汉芙对书的痴迷,以及对书的看法,正如书后的解说人所述:

我们很容易在一本一本书中再再惊异到,原来我们所在的现实世界,相较于既有的书籍世界,懂得的事这么少,瞻望的视野这么窄,思维的续航能力这么差,人心又是这么封闭懒怠,诸多持续折磨我们的难题,包括公领域的和私领域的,不仅有人经历过受苦过认真思索过,甚至还把经验和睿智细腻的解答好好封存在书中。

即使穷困潦倒,汉芙依然从牙缝中挤出钱来买书,前后20年将近买了50多本书。并且在这个买书过程中,慷慨地向德尔等英国朋友寄去一些食物和生活用品。即使这样,仍然觉得对书店亏欠良多:

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而终。

书于她而言已经是生活的一种馈赠了。

其次是汉芙和德尔之间的异国之恋。其实刚开始我是没有读出两人之间的爱恋情愫,毕竟德尔是有家室的。但是当看到德尔太太在他死去给汉芙写信的内容中可以看出来。虽然男女主人公之间的通信内容没有包含任何一个爱字,但是两人相互了解,性格都很幽默,志趣相同。这种书信中的淡淡情意,却永远无法随着时间淡去。是一种远方精神的寄托。

如今,查令十字街84号已经被改为一个酒吧,但是它代表的是爱书人的一种理想之地,向往的地方,因为在那里,藏着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一走进店内,喧嚣全被关在门外。一阵古书的陈旧气味扑鼻而来。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那是一种混杂着霉味儿、长年积尘的气息,加上墙壁、地板散发的木头香……

想想都心醉了~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images

有人说我比较受他人影响,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所以来学习一下。
说实话,这本书挺好的,比较打动我的地方是:在每个章节中,都会列举非常多的案例,那些你不太懂的理论经过事例论证后就会浅显易懂,而且有的时候发现如果你也是这个事例的主人公,你确实也容易犯书中所说的毛病。但是比较不足的是:每个章节后面的提问,如果可以在下一章节中将比较好的答案贴出来,将会非常完美。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比较容易人云亦云,不会自己去寻找答案,看问题比较片面,例如:当看到某条新闻,可能会随意转发或者批判,而不首先证实该新闻的正确性,没有自己的思考,盲目从众。一个人必须有独立的搜索信息、归纳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才能对别人的看法提出自己独立的思考。
整本书分为六章,分别是:
1、要学会思考而不是空想:这一章主要是阐述了很多人思考模式的成长过程一般经历这四个阶段:轻信思维(依赖)-> 盲从思维(从众) -> 愤青思维(逆反)-> 理型思维(成熟)。并且剖析了我们在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比如遇到问题让大脑空转,思考模式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主动放弃批判性思维训练,别人说温水煮青蛙是不对的,但是忽略了加热水的方式不同,青蛙的反应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

2、学会快速鉴别信息的真假:遇到信息,需要先进行鉴别,可以分别从如下几点来做:

  • 遇到不确定的事情,先搜一下
  • 没有可靠来源的信息,先放一下
  • 惊人的观点,应该有可靠的证据
  • 对于权威发布的数据,还需要进一步查证
  • 朋友圈发布的东西,需要辩证来看

3、如何学会以理服人,主要分为如下几步:

  • 我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 有哪些资料、数据可以支撑我的观点?
  • 这些资料和数据有足够的说服力么?
  • 有哪些资料和数据可以削弱我的观点?
  • 有哪些概念和定义需要澄清?
  • 我该用什么样的呈现方式表达自己?
  • 我呈现的逻辑有误么?
  • 什么样的语气更加合适?会不会太绝对?

4、十种最容易犯的逻辑陷阱

  • 轻率概括
  • 预设谬误
  • 不当类比
  • 简单归因
  • 乱赋因果
  • 树稻草人
  • 人身攻击
  • 滑坡谬误
  • 虚假两难
  • 诉诸权威

5、学会批判性思维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这一章主要是列举了多个具有辩证性的事例,通过对问题加以批判性思考,就能让我们想问题更透彻,并且可以轻松解决我们所处的困难处境。

6、创造性思维,从学会批判开始
这一章主要是对于某些问题,要学会用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埋头苦干,很可能会有更加捷径的道路。

总的来说,事例比较棒,对事例的分析也比较好,推荐阅读。

未来简史

images

继续拜读尤瓦尔.赫拉利的作品,但是这部相较于《人类简史》,对我的感触没有那么深,主要原因是在上下班过程中通过听书的方式来了解这本书的内容的,但是由于这本的逻辑比较强,听着听着就容易走神,然后就将自己的注意力强拉回来,导致效果也不太好(捂脸)。

不过呢,还是按照惯例说一下这本书都讲了些啥?
还是从知乎上扒了一张图:

images
个人总结一下:
书中的前一部分还是在讲人类如何征服世界并赋予整个世界意义,让我一度以为是在重复《人类简史》的内容,后面才慢慢讲到未来人类将面临的三个问题:

  • 生物本身就是算法,生命是不断处理数据的过程
  • 意识与智能的分离
  • 拥有大数据积累的外部环境将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作者对未来进行了一些分析:

  • 比如现代社会都在追求生命的延续,假如真的能长生不老,人类又该如何应对呢?
  • 比如智人最后会被机器或者计算机所取代?
  • 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如何兼顾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分析得还是很有道理,但是对于未来的一些不定因素,也只能说是一种猜想性的分析了,下面列举书中一些比较经典的句子吧:

  • 想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人类该做的并非加速,而是放慢追求快感的脚步
  • 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让许多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如今人类完全主宰地球,并不是因为单个人比单个黑猩猩或狼更聪明,或是手指更灵活,而是地球上只有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
  • 人类不再平等,不死就在眼前!
  • 人们之所以不愿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 不论是艺术的创造、政治的投入,还是宗教的虔诚,很大部分其实正是由对死亡的恐惧所推动的。

总结:对于未来,真的是难以预测,瞬息万变,大数据,人工智能,还有各种新型科技都将慢慢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或许未来的世界,只是被掌握在少数拥有高科技的人手中,又或者今天的智人就会被未来的另一种计算机智人所替代,谁知道呢?

苏菲的世界

images

整本书的构思可以说很新颖奇特了,内容是:一个14岁的女孩苏菲,在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信上问她: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而且之后有接二连三这种神秘的信送到她家的邮箱和她才知道的花园密洞里。就这样,从最初的谜团到知道送信人的身份到最后解开所有的谜团,苏菲在神秘哲学老师艾伯特的指引下,一步步学习和哲学相关的东西。但是最后才发现:他们的世界是一个少校想象出来的,只是为了写一本书送给自己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于是他们开始了逃脱少校控制的秘密计划...

整本书不仅是一本哲学的启蒙书,同时,它的故事情节也是很吸引人的,比如一开头:苏菲莫名地收到了一封信,从而让读者产生好奇心,有一种侦探小说的意味。当送信的人随着苏菲的调查和询问终于浮出水面时,又有了一个席德的小女孩,和苏菲同岁,并且是同一天生日,苏菲从此时时刻刻被某人盯着,并且那个人可以知道她的所有秘密和想法,这真的让人匪夷所思。然而,难以想象的事,在谜团还没结束的时候,作者又以席德的视角来看待苏菲和艾伯特来往的种种,从而慢慢解开整件事情的真相:席德和少校是真实世界的人,而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少校想象出来的,他们之间的通信和对话都是少校撰写的书《苏菲的世界》中的内容。是不是很神奇!

整个故事除了故事情节的扑朔迷离之外,哲学的介绍和讲解也是很赞的,从哲学的起源、发展,不同派系哲学家的介绍,它以给小孩子授课的形式来介绍整个哲学体系,使得哲学更加通俗、易懂。但是为什么这个世界需要哲学家?

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番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自然界所有的现象都只是永恒式或理型的影子,举个例子:

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绑着,因此他们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同时墙与洞穴间还有一把火炬,因此它们在洞穴的后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像这样坐着,因此他们认为世间唯一存在的便只有这些影子了。再假设有一个穴居人设法挣脱了他的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壁上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你想:如果他一转身,看到墙头上高举着的人偶时,会有何反应?首先,强烈的火光会照得他睁不开眼睛,人偶的鲜明形状也会使他大感惊讶,因为他过去看到的都只是这些人偶的影子而已。如果他想办法爬过墙,越过火炬,进入外面的世界,他会更加惊讶。在揉揉眼睛后,他会深受万物之美的感动。这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色彩与清楚的形体。他看到了真正的动物与花朵,而不是洞穴里那些贫乏的影子。不过即使到了现在,他仍会问自己这些动物与花朵从何而来?然后他会看到天空中的太阳,并悟出这就是将生命赋予那些花朵与动物的源头,就像火光造就出影子一般。

书中的这个例子我觉得讲得很赞,不仅道出了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也道出了哲学家的孤单,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欣喜若狂,但是外界的人却一脸鄙夷和不能理解。

还是值得看看的~

次第花开

次第花开

images

这本书还是“樊登”推荐的,是一本关于佛法的书,我个人是不太信佛的,但是还是看完并推荐这本书,只因书中的文字太过优美、道理又太过朴实诚恳...

内容

我将书的内容分成三部分:

  • 人生之道:通过三个方面来讲述了人生的道理
  • 佛法之道:入佛门要做的事情以及过程
  • 关乎作者自己的一些回忆

认识痛苦

佛经上把痛苦分为如下三大类:

  • 苦苦:就是显而易见、不折不扣的痛苦,比如身体和精神的创伤,病痛、恐惧、生离死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谁也不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东西而想去追求、亲近。
  • 变苦:指通常被我们理解为快乐的种种体验和现象,因其本质为苦而终将由快乐变成痛苦。吃喝是生存必需的条件,好的饮食会令人感到愉悦,但这种愉悦不会随着饮食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大。如果其本质就是快乐的,你吃喝得越多应该越快乐才对。然而,过度饮食让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会导致多种疾病,这说明饮食的快乐里包含着痛苦。
  • 行苦是一种更深刻也更细微的痛苦。它是指陷于轮回的众生整个存在状态的无奈和不圆满。身心受到业力牵制,被种种烦恼束缚。

而人的痛苦主要分为 8 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不欲临

佛陀说:一切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长期意外对自身及外部世界根深蒂固的误解,执幻为实(即我执法执)。然而万事万物皆依赖各种内在和外在的条件而生灭,因此不具固有性、恒常性(即无我无常

我执

  • 相信有一个绝对存在的“我”,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想法、我的房子、我的朋友
  • 我执是不了解自己造成的,不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或是溺爱放纵,或是自责苛求,总之就是不能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自己相处。

法执

对周遭事物的执著

无常

  • 指出了一个显而易见却总是被人忽视的事实,时间刹那不停地流逝,冬去春来,花开花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万事万物都在变化之中,这就是无常
  • 不是无常带来了痛苦,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 克服对无常的恐惧:
    • 熟悉无常: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活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这是普遍的,也是自然的。
    • 了解恐惧无常的原因
    • 寂天菩萨曾说:问题若有办法解决,就不必担心;若没办法解决,担心也没有用

无我

  • 没有实存、常一的我,即使物质分解到最后不是虚空,而是有一个终极微小的物质单位,这个单位也不可能是“我”
    • 事物无我,却能随缘显象。这其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规律是因果律。
    • 因果真实不虚。如果一个行为的果报今生没有成熟,而你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阻止它成熟的话,它一定会在下一世或更晚的时间成熟。

安乐

快乐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可是人们要么因为心不够静,察觉不到它们,要么因为快乐转瞬即逝,来不及充分感受。如果人们能像观察自己连胜的斑点皱纹那样,去了解熟悉自己心念的活动,就不难发现每一个单纯而直接的当下都带着淡淡的喜悦。
**

出离心

  • 对六道中所有的享受与安乐没有希求、贪恋之心,只有希求解脱之心。
  • 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

菩提心

在皈依或者在将来行持善法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解脱和安乐,而是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就佛果而皈依三宝、修持佛法。
它是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为基础的、

感想

第一次接触佛法的书,没想到文字这般优美、言辞这般恳切。上面列出来的一些也只是书中的寥寥数语,但是字里行间里无不透出对众生的悲悯、劝诫。我们生而为人,却时刻追逐着浮华、富贵、放纵。对已有的全然不知珍惜,对得不到的又过于痴迷...

书中讲到,生而为人的艰难:

生而为人,有多难得,我们以前并不知道。佛经上说:若有海洋如三千大千世界般广阔无涯,海面上漂浮一根木轭,上有小孔,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浮出海面一次。木轭随波逐流、任意西东,它无心找寻盲龟。盲龟在海底深居简出,一百年才到海面来一次,即便来了,它也看不见木轭,自然不会存心追逐木轭。这盲龟与木轭相遇的几率微乎其微,但是由于偶然的机会,在盲龟百年一次浮出海面的刹那,也有可能正好把头撞进不早不晚刚巧漂流到那里的木轭上面的小孔里,而我们获得人身比这更难。

生而为人如此艰难,我们更要学会珍惜、放下已有的执念,享受生活的安乐。

最后

还是推荐大家去阅读一下原著,看这本书,可以让你在浮华中安静下来,遇到生活中的悲欢离合也能不悲不喜、安然接受。

小王子

images

在去重庆旅游的过程中看完了这本书,好在内容比较轻松童真,所以也没扰了旅游的兴致。

整本书的内容很简单:
一个小王子住在宇宙中一颗编号为 “B612” 的只有一间房子那么大的小行星上。他每天勤勉地疏通两座活火山和一座死火山的火山口,认真地拔着猴面包树的幼苗。然而小王子是孤独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会提着凳子追着太阳看日落。只有欣赏日落时那脉脉含情的余晖,才是他唯一的乐趣。

之后一朵玫瑰花进入了他的生活,骄傲的花恋着王子,王子也悉心照顾着花,但是最后却因为一件小事,小王子离开了他喜爱的花并开始了自己的旅行。在旅行过程中,他到了好几个星球并结识了不同的人。那些人都很奇怪。最后来到了地球,结识了一只狐狸并驯服了它。在小狐狸的开导下,小王子学会了爱。认识到了他所要追求的东西,开始明白了那朵玫瑰的独一无二,并且承认是那朵玫瑰驯养了他,他必须对玫瑰承担起责任。于是,他要离开小狐狸去承担他的责任。小狐狸送别了小王子,并且告诉他,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到的,必须用心去体会。于是他急于想回到自己的星球,但是最后发现自己回不去之后,选择用蛇的毒液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整本书以一种小孩子天真纯洁的视角进行叙述,通过对其他星球上的人的不理解和小王子内心深处的发问,从而引人深思:社会上的大人们总是在不断在追求着一些他们自认为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东西,比如金钱、权势、地位。但是对于小孩子的一些想法却予以打击。在书中,因为小王子,“我”明白了生命的本质,在浮躁的尘世能静下心来,懂得什么才是重要的。钱,才,权,荣誉,事业,都不是最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爱!

“那些人们,他们往快车里拥挤,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要寻找什么。于是,他们就忙忙碌碌,来回转圈子…”小王子说道。

爱是相互的,是对对方的一种宽容和体谅,只有相互驯服,这份爱才能长久:

“夜晚,当你望着天空的时候,既然我就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既然我在其中一颗星星上笑着,那么对你来说,就好象所有的星星都在笑,那么你将看到的星星就是会笑的星星!”

这本书以一种想象的情节传达一种人生哲理,以小见大,很有启发意义~

爱因斯坦赤道

images

又一次开始阅读刘慈欣的作品,让我想起了16年在北京的冬天一边挤地铁一边看《三体》的日子,虽然那段时间很难熬,但是因为有《三体》在路上的陪伴,仿佛不再孤单。这次之所以看(确切地说应该是听)这本短篇小说,主要是因为朋友极力推荐,但是刚一开始,就被刘慈欣的行文风格给吸引了,还是那么熟悉的感觉~

整本书是由四个小故事组成,分别是:

  • 一个叫冯帆的小伙因为在攀登珠峰时,其他队员都遇险死去,只有他一人存活,因为心里愧疚来到离山最远的海上的一艘船,在这里遇到了外星人,并通过对话得知外星人的历史和遭遇。
  • 主人公他是一名脑外科医生,在思云山天文台上遇到了天文学家的她,然后在十年后又在思云山上和她相遇,并约定7年后再见,故事以两个主人公为主线,把天文学和脑外科结合起来,唯美而生动。
  • 一个天天来听老人(爱因斯坦)拉琴的年轻人,送给老人一把能量之琴,并告诉老人人类有未来,这个年轻人是一个信使,为了不想看到老人太焦虑,所以来疏导老人内心的焦虑。
  • 丁仪,世界核子中心的一位重要的研究员,家里有漂亮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故事开头,他带着自己的妻女在地球上最大粒子加速器——爱因斯坦赤道中乘着小车进行了一次特殊的“环球旅行”。然后在他回来并从梦中回到现实时发现自己寄托半生的爱因斯坦赤道消失了,这是探险者毁掉的。之后探险者说明了真相,并且为了获得真理,一些科学家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从探险者那里获取那些困扰人们许久的问题的答案。

整本书的四个中篇小故事都是充满想象的,但是这些故事又不是完全天马行空的,它们都围绕着物理学这个领域展开,真的惊叹于刘慈欣的想象力,比如第一个故事中外星人的泡世界,还有第三个故事中两个主人公之间的对话和那对于真理的精神寄托。仿佛开启了一扇科幻的大门。而且对于虚幻的东西,刘慈欣也描写得很详细,读完之后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把物理的神奇之处和对物理的喜爱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总之很赞~

达·芬奇密码

images

这本书看得很快,差不多 10 天左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真的太吸引人了,以至于我舍不得放下来。评价的话,可以算得上五星好评了,虽然某人总是说直接看电影比看书更快,但我还是坚持把书看完了,打算之后再去看看电影。

整本书的内容是:卢浮宫博物馆馆长雅克.索尼埃被人杀害了,在临死前的最后时刻,设置了一系列悬疑的线索,让发现他尸体的人去寻找一个巨大的秘密,最终,馆长的孙女索菲·奈芙和符号学家专家罗伯特·兰登冲破重重困难,找到了最终的真相。虽然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只有一个晚上,但是情节却丰富多彩,跌宕起伏。里面夹杂着很多的历史,包括郇山隐修会、圣杯、耶稣等各种历史的再现,还有抹大拉的玛利亚和耶稣后代的命运,把谜团从最单纯的杀人案一步一步地进行抽丝剥茧,慢慢揭露出背后的阴谋和历史。

整本书最赞的地方是:情节的设置和对细节的描写
情节上:整个故事情节起伏很大,本来以为雷.提彬是一个善良并且热情的爵士,没想到他最后却是反派的最高首领,简直是让读者无法想象,但同时却大呼过瘾。还有他的仆人,本来以为仅仅是个仆人而已,却没想到是卧底,一切都是假的。
细节上:整本书对细节的描写很到位,无论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是渲染那种逃亡征程紧张的气氛,都无一例外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当时当地,时而揪心般的紧张,时而又舒气的放松,让读者欲罢不能,想一口气知道整个事情的真相。

同时,在讲述整个故事的时候,还穿插了一些回忆以及历史的讲述,关于圣杯的神奇传说,无疑是让人疑惑的,但是作者很巧妙地设置了索菲·奈芙这个角色,她同样对此一无所知,在她慢慢了解的过程中,也带领着读者慢慢揭开整个事情的真相,可以说相当优秀了。

不说太多了,强烈大家通过文字去领略一回吧,看完之后真的很震撼。

拆掉思维里的墙

images

发现这本书是在微信读书里,看到有几个好友在读,然后就随便点开了,然后就随便听了,最后居然随便地听完了。

听完后也还是有那么一点收获的,在思维方式上,本书还是有某些值得借鉴或者引人入胜的地方。但是大多数和一些普通的鸡汤文别无二致,议论形式的变体,举几个相关的例子,然后进行一番论述,有兴趣的还是可以去翻阅一下。

下面只是列出一些书中我觉得打破我常规思维的**:

  • 你有没有注意到,安全感不是从别人身上拿到些什么,而是为这个世界给予些什么?安全感是给出来的,而不是要回来的。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缺乏安全感,而且一直觉得安全感需要从某个人身上索取或者拥有什么东西才行,然而实际上需要你自己去给予,有了自己站稳脚的能力,才能不害怕被他人抛弃,才能一直拥有安全感。

  • 所以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乐趣是一种无条件的,没有欲望驱动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其中。

  • 打破“后来”模式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进入未知领域的时候,给自己一个不作选择的空间和底线,在这个之前,不要作选择的决定,一旦过了这个底线,就大胆地开始选择,这就是最好的“选择”模式。

这段话说的背景是:当你从事一个行业然后纠结于是否要转行的时候,你就可以按照上面这种方式来判断自己是否要转行,条件就是给自己定一个不得不转的底线,在没有超越这个底线之前就在现有的这个行业踏踏实实干吧。

  • 一件事情的价值,不取决于现在你判断的价值,而取决于你在未来情况中的价值,这就叫做未来价值。

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大局观和对未来趋势的一个把控能力。

  • 有人说社会就是一棵大树,树上爬满了猴子。每一只猴子都笑脸向上,屁股向下。如果你向上看,看到的全是屁股;如果你向下看,看到的全是笑脸。

这句话总结得很形象了,做任何事情,取决于心态和思维角度,角度不一样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这本书,有些观点还是很新颖的,可以尝试一读~

失踪的孩子

images

终于在 2019 年的最后一天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但是仍然回味无穷...

故事梗概

第四部中,主要讲述了“我”和莉拉的壮年、老年生活,“我”为了爱情,离开丈夫带着两个女儿回到那不勒斯生活。在那不勒斯,“我”和莉拉一起经历了怀孕、生子、大地震很多事情。但是不幸的是,莉拉的孩子蒂娜有一天消失了,莉拉因此也变得很痛苦,并选择以一种怪异夸张的方式在城区彻底将自己流放。而“我”之后也离开了那不勒斯,不顾莉拉之前的告诫,把“我”和她的一生写成了书,从此两个人的友谊划上了一个句号....

感受

这本书的语言真的是太让人着迷了,仿佛阳光一般肆意流淌很随意,毫不掩饰地表达着自私、坦然和悲悯,但是又那么直击心灵~

看完之后,感慨良多:

  •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经历磨难的过程。无论是少年时接受父母的毒打、青年时面对生活的压迫还是老年凄凉的孤独,都让人不寒而栗,真实地还原了众生皆苦的道理。失去四岁女儿的莉拉,从此过上了歇斯底里的生活,面对痛苦,她只能不断地伤害关心她的人,以一种不被别人理解的方式游荡于那不勒斯的各个角落,以此舒缓自己的痛苦... 而“我”,埃莱娜,即便是获得了“名誉”、“地位”、“财富”,还是会陷入一遍遍否定自己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 只有在根源的地方才能得到安息。“我”穷极一生都在摆脱那不勒斯的脏乱、破旧,为提升自己的阶级而不断斗争,但是当让“我”的母亲在临死前去住体面的大医院时,她执意要去野蛮的豪华包间过完自己的一生。因为她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莉拉也是这样,她本可以离开那不勒斯,但是她执意留下来,帮助整个那不勒斯发展,开公司帮助她能帮助的所有人,即使女儿消失了,她还是留下来继续努力和这个城市和解.....

     或许我们也和“埃莱娜”一样,尽自己的努力不断地向上攀爬,去追求名利、地位,但是当有一天回到家乡时,

  • 人一生短短几十载,真的好像是一部戏,又像是一个玩笑,和其中的一些人交织、相错,最终又归于平静。每个人都有度过其一生的方式,比如“我”的向上生长、不断攀爬,又如莉拉的放荡不羁,像一个谜,对任何事的投入都只会燃烧自己的一部分,但是,谁又能说是莱农的人生更精彩,而莉拉的人生更惨淡呢?

我想,只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就会觉得人生圆满了吧~

圣女的救济

images

这本书只是花了两天时间就看完了,看完的感受是"吓死"、"惊悚"、"人物性格的扭曲",一个人在房间里会莫名地恐惧,不是因为这本书写得差,而是感觉过度扭曲了人物坏的形象,让我觉得很负能量,推理逻辑满分,可以说是赞了。

这本书和《嫌疑人x的献身》、《放学后》一样,都是根据某一个谋杀事件进行断案追踪,先出现某个人物的死亡结果,然后渲染一种阴森、凝重的氛围开始破解案情,由大范围的目标搜索到确定杀人凶手,而比较厉害的事,三本书的杀人手段都极其高明,让人不得不服,甚至都会在心底惊呼:这世上竟有如此变态的完美犯罪么

故事情节是:太太设计了一场完美的谋杀陷阱:在自来水管里面投毒,在遭到丈夫的抛弃的时候,实施谋杀计划并取得成功。在案发过程中却有着完美的不在场证据,之后在警方的一步步调查和追踪下,案情水落石出...

整本书的行文平时,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基本上都是简短的平叙。故事情节发展比较起伏,首先以倒叙的方式做了一个铺垫,而后在直叙中又有穿插,并且情节设计上很吸引读者,跌宕起伏却又在情理之中,有些刚开始阅读时不易察觉的小细节确实破解案情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在描写人物的神态时却又栩栩如生:

薰凝视着绫音的脸,她的表情可谓波澜不惊,她依旧在用她那清澈如水的双眸望着草薙。 “这样啊,是下在那个净水器里啊。”她的声音里也听不出一丝一毫的狼狈。

薰点点头,观察起绫音的样子来。只见这位美貌的嫌疑人此刻垂下了眼皮,抿紧了嘴唇,脸上虽然依旧残留着一丝笑意,但环绕在她周身的那种高贵而优雅的气质,却像太阳西斜那样渐渐地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绫音看到她这副样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讶,她依旧浮起充斥着虚无感的笑容,面不改色地说道:“宏美,那个人就是你吧?”语气就如同是在温柔地责问一个干了坏事的孩子一样。

通过人物的神态可以很精准地揣摩出她的内心活动。同时作者在环境气氛的渲染上也很到位。

不过我个人以为,虽然整本书在案情的侦破这一过程中,有着非常赞的逻辑推理,但是在人物的塑造上,确实是比较扭曲的,看了之后感觉无爱了,这个世界会让人觉得很恐怖~

但是如果不care这些的话,这本书还是很值得推荐的,反正我是看了害怕得睡不着(捂脸)

我的天才女友

images

结缘

之所以看到这本书,是在翻豆瓣 2018 年度读书榜单中看到了 top one 的书《失踪的孩子》,那本书属于埃莱娜·费兰特“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评分高达 9.2,而榜单上对于那本书的评价是:
这真是一套可怕的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阅读经验,一边看一边想,这种写作是无视规则的,任性的流淌,其中的自私、坦然和悲悯夹杂在一起,完全没办法分割。  
开始对这套书充满了好奇,于是翻来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也就是这一本~

故事梗概

书中开头是莉拉失踪了,而书中的“我”劝说莉拉的儿子不要找她,然后开始以倒叙的视角回忆“我”和莉拉的童年生活。
“我”-- 埃莱娜和莉拉一起成长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我”的父亲是市政府门口的看门人,而母亲是肥胖瘸脚粗鲁的家庭主妇。“我”从小成绩很好,性格温顺,深得老师的喜爱
而莉拉的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是家庭主妇,她算得上是个天才,从小,莉拉就有着异乎他人的天赋,三岁的时候,仅仅是看到哥哥的识字本上的字母和图片就学会了读书,学得比哥哥还快,可以心算很复杂的数学题。
她们两从小形影不离,彼此信赖但是又相互视彼此为内心隐秘的镜子,暗暗较劲
莉拉聪明,漂亮。她可以毫不畏惧地和欺凌自己的男生对质,也可以去找人人惧怕的阿奇勒﹒卡拉奇要回被他夺走的玩具;埃莱娜既羡慕莉拉的学习天赋和超人的决断力,又一直暗暗模仿莉拉。
莉拉的父母不支持她继续上学,所以她只能在父亲的鞋店帮忙干活,而埃莱娜则很幸运,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顺利地从初中升到了高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莉拉也会经常去图书馆借书,即使没有真正的课堂环境,她也能掌握埃莱娜在学校学到的所有知识,甚至比埃莱娜学得还要好。
到了青春期的莉拉,变得漂亮、迷人,身边的男孩子都对她神魂颠倒,在面临几个纨绔子弟的追求后,她在 16 岁的时候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最后在婚礼时发现了丈夫的背叛,埃莱娜则怀着对朋友的关爱、嫉妒和理解,独自继续学业,却始终无法面对和莉拉竞争的失落...

总结

人物关系

整本书都是以“我”(埃莱娜)的视角来描述莉拉,无时无刻不在和莉拉进行比较,在她的光环下不断努力,渴望和她一样厉害:

  • 莉拉从小就很”坏“,把卫生纸撕碎塞到墨水里,然后用钢笔捞出来,往同学身上甩,但是照样成为了奥利维耶罗老师喜欢的学生
  • 莉拉虽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但是当得知她借了很多书自学后,并且很多功课学得比“我”好时,“我”开始羞愧和更加努力学习
  • 青春期的莉拉,身材那么好,那么漂亮,跳舞的时候收到多位舞伴的邀请,而“我”成了一个长满了青春痘带着厚厚的眼睛身材偏胖的女生

....
还有很多很多,正本书以一种细腻独特的视角描写了两个一起成长女生相互比较、暗自较劲的心理:
“莉拉身上散发的气息不仅诱人,而且很危险。”

她既渴望成为她,又怕被她取代,她们成长在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区域,这个区域充斥着各路商贩和混混。
一种奇怪的魔力让这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女孩形影不离,相互理解,可以诉说女孩之间才有的秘密,一起对付讨厌的坏人,同时她们暗自交力,谁也不想输给对方,很多成长就在这种竞逐中完成的。
除了写莉拉和埃莱娜两个人的关系之外,还有其他错综复杂而又割舍不断的关系,比如:

  • 埃莱娜和她母亲的关系:埃莱娜在童年和青春期所作的一切努力,似乎都是为了摆脱她那个瘸腿、粗鲁、暴戾的母亲,避免成为她的样子
  • 莉拉和他哥哥的关系:从小莉拉以她哥哥为荣,而当她哥哥变得只会吹牛而不干实事的时候,莉拉就对他开始厌恶和反抗。

社会环境

在这之外,还有对那不勒斯当时环境的描写:一个充满暴力、破败混乱的社会,在整本书中,暴力无所不在:言语的、身体的、家庭内部的、社会上的。在这个充满暴力城区,施暴似乎是人们的交流方式:

  • 莉拉在小学数学竞赛赢了恩佐之后,两人互相扔石头
  • 莉拉的父亲在暴怒时把她从窗子扔出去,导致了女儿骨折
  • 为了保护朋友的安全,莉拉用一把裁皮子的刀子顶到马尔切洛脖子上等等。

那不勒斯虽然破败、落后莉拉一直都坚守在这个城区里,不想离开;而埃莱娜却一直向外发展,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探索这个城市之外的生活。

感想

整本书围绕着女性的友谊成长来写,包括共享秘密,隐秘的嫉妒,相互追逐着进步,对彼此的依赖,对少年的爱恋,对性的好奇和迷茫,对未来的期待和不安。这本书将这些过程和微妙情愫讲述得淋漓尽致。
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那么一个对你产生深远影响的玩伴和朋友,你们一起成长,一起竞争,又相互依靠,相互帮助~
真的是很棒的一本书,迫不及待看第二部了~

浪潮之巅 (第一版)

images

已经很多人向我推荐过这本书了,而且极度赞誉。看完之后,简直赞到不行,不负众望,五星好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如下几个方面:

  • 各大公司的兴衰更替史
  • 硅谷的神奇传说
  • 创业的知识必备
  • 华尔街资本对企业的影响
  • 斯坦福大学的神话

在公司企业的更替史这个方面,作者吴军列举了很多知名企业,比如IBM、微软、惠普、苹果、雅虎、思科等等。对于一个对互联网历史知之甚少的我来说,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很好的科普式教科书了。而且在讲述每个公司的兴衰过程中,都可以从社会大环境、公司自身的基因以及公司创始人这些方面来进行理性地分析。除此之外,书中的遣词造句都很喜欢,虽然在讲述各个公司的发展历程,但是营造的却是一种江湖上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既视感。

除了介绍各个公司的发展史之外,这本书还是管理者必看的一本书了。因为在每个公司的发展历程中,书中都列举了当时对公司比较有影响力的公司带头人,并且为每个公司管理者的一些决策和谋略都做出了分析,对于那些管理者来说,里面的一些经验总结可以说有很多干货可以学习了。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成长时的社会环境虽然很重要,但是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当时管理者的一种管理模式,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都在各自公司的发展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对于创业的人来说,这本书也可以说是很受用了。书中专门有一章讲了针对创业的过程,比如风险投资,上市等一系列过程,里面总结了很多创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创业者可以从中获取到很多信息。

比较喜欢的是书中关于硅谷和斯坦福介绍的这两章,其实一直都被硅谷的传奇所洗脑,但是对于硅谷的历史其实知道得并不多,但是这本书却全面地介绍了硅谷的发展史,看完之后,对硅谷的神奇、魔性也更加向往了,希望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介绍,也是比较记忆深刻的一章,作为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对于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是有一定感触的,斯坦福大学相较于美国东部的一些名校,如哈佛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大学相比,在地域上和政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注重和企业相结合,形成一种外松内紧的氛围,并且斯坦福的学生由于学校的氛围,导致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很强,而不是一味地偏向学术,并且在这所大学里面的创业氛围很浓厚。总之里面的办学理念总结得很好。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定律:

  • 摩尔定律
  • 安迪-比尔定律
  • 反摩尔定律

这些规律都是从市场发展中总结出来的,一旦违背这些规律,终将会被这个社会和行业所淘汰。正如书中所说的:

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总结:再一次表达一下对于这本书的高度评价,虽然有点长,但是对于互联网行业,有一本这样的书来记录互联网公司的兴衰更替,可以说是互联网从业者的福音了。该书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表达技巧方面,都是很棒的~

现在好像出到第三版了,持续圈粉~

明朝那些事儿

images

历时两个月,终于连听带看把这本书啃完了,虽然时间比较长,但是还是很享受的,一方面是作者的行文风格比较幽默风趣,另一方面也是明代的风云变幻实在吸引人,总之,读完后收获很多~

整本书是从元朝末期朱元璋(朱重八)出生开始写起,一直写到崇祯年间元朝覆灭的全过程,前后共三百年,从朱元璋同志的一无所有到揭竿而起,然后再经历重重困难,建立了明朝,然后经历朝代更迭,换了一届又一届皇帝,有世袭的,有篡位的,在这期间,英雄辈出,文臣武将,足智多谋,斗智斗勇,争夺权力和财富。在这期间,有过兴盛光辉的顶点,也有内忧外患的屈辱,有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有海盗的侵袭,有蒙古和金兵的进犯,还有日本倭寇的觊觎,以及西北部的民军,有天灾,有乱臣贼子,有忠臣,有叛徒,所以一切的一切,全部浓缩在这本书中,滚滚历史长河,全部在这一本书中倒流重演~

有一些人,让人肃然起敬,赞叹不已,比如:郑和,文天祥,王守仁,戚继光,徐阶,海瑞,张居正。。。他们用自己的谋略、气节、远见保卫着这个朝代,并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始终以国家兴盛和民族安慰为己任,不屈服,不低头,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自己的光芒。。。。

还有一些些人,让人痛恨不已,恨不得现在都想将他们从坟墓里刨出来吐口唾沫,比如严嵩、王振、魏忠贤、温体仁。。。他们无恶不作,只为了自己的利益,处心积虑,除掉忠贤,加速甚至推动了明朝的灭亡,他们将永远被钉在耻辱架上,受后人唾骂。。。。

读完的那一刻,三百年间的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历史景象依然在脑海中翻腾,但是有一种悲凉,那么多英勇无畏的人,那么兴盛强大的明朝,在那一刻居然那么脆弱,即使崇祯皇帝多么想挽救危局,也无济于事。崇祯虽然知道自己被大臣所累,也无法挽救明朝即将覆灭的局势,却依然不屈服,不放弃

然而,他依然尽心尽力、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到长城心不死、撞了南墙不回头,往死了干,知道最后结局到来,依然没有放弃,直到民临城下的那一天,依然没有放弃。

但是,明朝气数已尽,再挽救也是徒劳~

我常常在想:每个人之于整个历史,实在是渺小至极,就如同砂砾之于浩瀚的海洋,那么微不足道,但是恰恰是这些砂砾造就了整个历史的波涛汹涌和壮阔。历史是悲凉的,同时也是多彩的,每个人不论伟大也好,奸佞也罢,什么样的人生对于他来说才是完美的,还是无憾的?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很短暂,事实上,有时候,它很漫长,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漫长得想死。
但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

历史上的每个人物,可能在前一页纸中辉煌不已,但是在下一页纸中就可能沦丧为尘土,在历史长河中,如何将自己的人生演绎到极致?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但是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的的方式,去度过人生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images

很长时间没有看书了,这段时间似乎更多地花在了工作上和一些碎片的东西上了,而现在,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堵在高速上焦急等回家的日子里,能闲下来看完这本书,相较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幸福的了~

这本书是朋友推荐的,初看书名,霸气到爆炸,潜意识里觉得是一本灌鸡汤的书籍,要是在以前,估计是会很鄙视地放弃的,用脚趾想都知道是一些什么套路了,但是最近感觉自己过着很咸鱼的生活,需要一些鸡汤的滋补从而激发体内还残留的些许斗志,再加上朋友极力辩解这本书并不是鸡汤,而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教你怎么做而不是做什么,于是我也就是信了,开始了阅读之旅。

看完之后评价还是中等偏上的,作为一个知乎大V的作品,这本书可以说是很好地彰显了作者自身的文学素养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专业度了。而且每处观点都有示例作为佐证,并且这些示例都还标明了出处,这里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读书范围之广了。整本书的内容主要涉及下面几个方面:

  • 时间之尺
  •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
  • 即刻行动
  •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 努力,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才能
  •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仅有的

其中,每一个章节中又分为很多小章,从不同角度阐释了每一个主题的概念,如何做,总结以及练习。而且比较吸引我的是:每一个论点并不是主观+一些历史人物故事这样的方式进行论证的,而是糅合了心理学,并且以一种非常理性的方式进行阐述,包括列公式、画图表、概率统计等手段得出最终结论,使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不得不信服作者提出的论断。当然了,作为一种议论的方式,难免不能逃脱不断举例的诟病,这似乎是每篇议论文必不可少的一种论证方式,但是他这种理性+心理角度的论证方式却更让人信服,至少我很喜欢这种。

作者对自己的这本书的期望是:

我希望在这本书里,展现了一些你原先未曾想到、未曾看到又殊为重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开始一点点撬动你头脑中某些坚固或者凝结已久的结构,使它们开始松动,并发生新的可能

对于我来说,他的这种预期在我这里已经达到了,书中的一些观点让我不断审视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和既有的生活模式,也在帮助我在阅读的时候进行对比从而不断反思自己的现状:

比如他在评价多读经典著作的时候,这样比喻:

长层面上讲,这种“复古”也恰是最有效率的。你不如想象,和那些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做朋友,就如同把他们加为微信好友,每天捧读他们的作品,就如同刷朋友圈,这时你或许会发现,这个朋友圈丝毫不比你现实好友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这种对比很生动,也很新颖,很是受触动。

还有对一些年轻人浮躁的心态和当代网络社会快速步伐的观点:

特别是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三心二意、畏葸不前、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作为一个90后,在信息爆炸式的时代背景下,我自认为自己也是很浮躁的,对于极致这个词也很少去实践。读到这里的时候,确实内心很受触动,在某些习以为常的思维和习惯形成之后,自己似乎更多地挣扎在人云亦云和随波逐流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在一些追求上面也很片面。这种体会是不是脑袋中那些凝固已久的结构被作者撬动了呢?

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我不求很厉害,只求每天都在昨天的基础上成长和收获一点~

杀死一只知更鸟

images

这本书可以被称为五星了,读完之后才发现还有电影版(有时间会去欣赏一下)。

情节&内容

这本书以一个小孩子的视角描述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周围的世界,和哥哥杰姆以及爸爸阿蒂克斯一起生活。在平凡的成长历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和来自父亲以及周围人的一些教导,折射出当时社会不同阶级和种族之间的矛盾和偏见。比如杰姆斯库特迪儿对“怪人” 阿瑟的偏见;白人对黑人的偏见,尤厄尔家族对汤姆·鲁宾逊的偏见。但是即使周围的人如何偏执、现实如何不公平,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父亲的阿蒂克斯始终以一种温和而又充满爱的方式教“我们”不断去认识这个世界,如何心怀一颗充满善良和爱的心去对待别人。这本书也可以称得上是一本出色的教育类书籍了。

比较深刻的

-小孩子式的口吻
前几章主要是描述小孩子童年的一些趣事,如何逃避上学,如何和同龄人嬉戏打闹,如何制定一系列计划去偷窥怪人“阿瑟”。
这一段的描写十分充满童真童趣,小孩子的可爱口吻也比较逼真。不禁让人回想起童年时那些掏鸟窝,做游戏的各种闹腾时光(捂脸)。

邻居们说如果小孩不听话或抽烟打架,季节就会反常。杰姆和我为导致气候反常而感到内疚,因为它让邻居们不高兴,也让我们自己不舒服。

这种让人忍俊不禁的小孩子式的臆测常常让我觉得很可爱,哈哈,这说明作者在小孩子内心的塑造上是十分成功的。

  • 父亲的良好启蒙

书中的父亲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一个教育家了。在对小孩子的启蒙教育上起到了很健康的作用。

“杰克!当一个孩子问你问题时,看在上帝分上,你要好好回答他。千万不要编故事。孩子虽然是孩子,可他们能比成人更快地发现你在回避,而这种回避只会把他们弄糊涂了。”

可我就是弄不明白,阿蒂克斯怎么知道我在偷听?过了很多年之后,我才意识到,他其实想让我听见他说的每一个字。

“我当然爱。我尽我所能去爱每一个人……有时我也很为难——宝贝,如果别人认为那是个下贱的称呼并用来骂你,对你来说永远构不成侮辱。它只能显示那个人有多可怜,它不能伤害你。

“如果我们隐瞒这件事,那就完全否定了我教育杰姆的做人原则。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做家长很失败,可是我就是他们拥有的一切。在杰姆仰视别人之前,他首先仰视的是我,我希望自己正直地活着,以便能坦然面对他……如果我默许这类事情发生,坦率地讲,我就没法再正视他的眼睛,一旦我不能正视他的眼睛,我就知道自己已经永远失去了他。我不想失去他和斯库特,因为他们就是我的一切。”

“是不可以,但他们就那么做了。随着你年龄的增长,会看到更多这类事情。不管一个人是什么肤色,法庭都应该保证这个人可以得到公正的待遇,但人们还是想方设法把他们的怨恨夹带进了陪审团的包厢。等你再长大些,你会每天都看到白人欺骗黑人的事情发生,不过我告诉你一句话,你千万要记住:只要一个白人对黑人做了这种事,不管他是谁,不管他多有钱,也不管他出身于多么好的家庭,这个白人都一定是无赖。” 阿蒂克斯说得那么平静,所以他的最后一个词刺激了我们的耳膜。我抬头一看,发现他脸上的表情很激烈。“世界上最让我恶心的事,就是下等白人利用黑人的无知占便宜。不要自欺欺人——这些累积起来,早晚有一天,我们要为此付出代价。我希望它不要发生在你们这一代。”

这些充满爱的话语不仅流露出浓浓的父爱,同时体现出作为一个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为他们建立一个健康
而又充满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多么重要。

  • 当时社会的偏见

整本书虽然行文朴实(因为都是以孩子的视角来行为的),但是恰恰是这种纯真而又毫无污染的心灵最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一种病态。比如文中亚历山德拉姑姑对整个社会地位低的种族的一种蔑视,时刻
教育我们要培养一种家族的优越感。还有在黑人汤姆一案中,明明就是白人马耶拉的污蔑,但是当时社会就是认定黑人就是这么坏,然后迫使汤姆走向了死亡。

当时的现实有太多的不公平,但是确实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由不平等走向**。

情节上比较赞的一点是:书中开头一再制造怪人阿瑟的奇怪行径,并且通过邻居透露的一些神奇传说来彰显怪人的可怕和悬疑,以至于激发"我",迪儿以及杰姆的好奇心,但是在一系列尝试引怪人
现身的计划未果之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发现怪人偷偷给"我们"送礼物,到文末怪人现身救了我们一命,才开始将怪人的形象暴露在荧幕之下。很好的一个情节设置。不仅首尾呼应,而且也彰显了
这个主题。

总之,读罢很受启发,点个赞,期待电影版~

新名字的故事

新名字的故事

images

终于开始看第二部了,很疯狂地用了几天的间隙时间看完了,依旧是爱不释手...

故事梗概

这本书主要写了两个主人公埃莱娜、莉拉在青年时代发生的事情。

莉拉:莉拉结婚之后,发现丈夫斯特凡诺没有了婚前的温文尔雅,而是继承了他父亲堂.卡拉奇的暴力、可怕,莉拉开始带着一种强大的破坏欲介入了斯特凡诺的家族生意并不让自己怀孕,即使怀孕了也流产了,为了治疗久而未孕的病,莉拉和埃莱娜去海边度假修养,并遇到了尼诺,在几个星期的相处过程中,莉拉和尼诺发生了婚外情,两人在度假结束之后依然保持了很长时间的秘密会面,之后莉拉怀了尼诺的孩子。莉拉为了爱情,决定离家出走和尼诺同居,但是同居 23 天之后,两人因为矛盾结束了同居生活,莉拉回到了斯特凡诺身边,。一直到斯特凡诺和艾达发生了婚外情并导致艾达怀孕,莉拉再一次带着年幼的孩子离家出走,和恩佐一起去圣约翰.特杜奇奥的一所破败房子里面居住,并在一家香肠厂工作....

埃莱娜:埃莱娜在学业上一帆风顺,顺利地高中毕业。在和莉拉一起去海边度假的时候,她发现自己爱的尼诺和爱的莉拉相爱了,她感觉自己受到了伤害,从此不想知道和介入他们的生活,一直到比萨读大学并完成学业,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最后在知道自己写的书出版之后,再一次去找莉拉,发现了她现在贫困、艰苦的生活...

感受

两个从小形影不离、亲密无间而又暗自相互竞争的姐妹,走上了人生不同的轨迹,一个嫁为人妇、相夫教子,一个在追求象牙塔的道路上不断努力。一个在婚后生活中经历了各种"腥风血雨",一个通过努力和文凭结交了社会名流的儿子,并出版了自己的书,从此彻底摆脱了那不勒斯破败、肮脏、凌乱的出生地。两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和无法割断的情感,写得真的是太过细腻和真实。
在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对人物心理变化的描写也是非常具体。

莉拉:从婚后发现丈夫恶心的绝望 -> 邪恶地介入丈夫家族事业的报复快感 -> 度假时对尼诺产生情感的热烈激情 -> 度假回来和心爱人分别的痛苦 -> 和尼诺同居时对他的全身心付出 ->回归到丈夫身边的无望,开始对其他人不管不顾,封闭自己 -> 再次离家出走的对新生、自由的渴望

埃莱娜:对尼诺的暗恋 -> 发现尼诺和莉拉相爱的心痛 -> 帮助莉拉和尼诺偷情的内心纠结 -> 对爱的人对自己伤害的痛苦,开始远离让自己难受的任何人、事,一心求学 -> 在比萨读大学的改变生活 -> 出版书籍时发现和莉拉无法分开,两个人已经形成了某种联系 -> 再次渴望见到莉拉

莉拉是一个聪明、敢爱敢恨的勇敢女孩,勇于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性格尖锐,有自己的**,从不会屈服任何人:

“她事事都想争上风,我心想,她就是这么一个人:最漂亮,最优雅,最有钱,尤其是最聪明”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我没能拥有尼诺,而莉拉能够拥有他,我不能追随那些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使自己打破陈规旧矩,我没有莉拉那么强烈的情感,她可以不顾一切去享受那一天一夜。我总是落在后面,总是在等待,而她总是去主动获取她想要的东西,让她充满激情的东西,她总是竭尽所能,根本就不害怕别人的鄙视、讥笑和唾骂,也不害怕挨打。总之,她应该拥尼诺。

而埃莱娜则是一个自卑、隐忍,不敢大胆追求自己所爱,在别人面前十分乖巧挺好的一个女孩:

我非常仔细地分析了我的行为。没有,我没办法清晰地说出自己的欲望。我不仅在别人面前掩饰自己的情感,我面对自己也是满腹犹疑,并没有很确信。

我控制我内心深处的情感,因为我害怕自己内心对事物、对人、对赞美以及成功的疯狂渴望?我害怕那种疯狂的渴望,在我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会在我的内心爆发,会产生一些更糟糕的感情,比如说促使我把尼诺漂亮的嘴巴比作一只死老鼠的感情?尽管我一直推着自己向前走,实际上我一直随时准备后退?为什么当事情行不通时,我总是做出一副甜美的笑脸,发出幸福的笑声?为什么我迟早都要给那些让我遭受痛苦的人找到合适的理由?

两个女孩虽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旅途,当已经出书的埃莱娜去找莉拉时发现她穷困潦倒,在一家肮脏辛苦的香肠店上班的时候,表面上看起来埃莱娜赢了,其实并不然:

我走这一趟(埃莱娜去找莉拉)主要是想向她展示,她失去了什么,而我又赢得了什么。在我出现时,她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在她是冒着和工友产生冲突,还有被处罚的风险,她采取的对策是向我解释,我并没有应得什么,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赢取的。她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或好或坏的事情,惊心动魄的事情,和我经历的一切相比,毫不逊色,时间只是毫无意义地过去,偶尔见见面很美好,只是为了听一下另一个人的脑子里疯狂的声音,还有这种声音在另一个脑子里的回响。

两个人虽然暗自竞争,但是更多的是相互切割不断的联系,这种友谊超乎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影响着两个人,一直到老~

收获

1、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埃莱娜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学习、升学,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蜕变,出版了自己的书,结束了家族文盲、半文盲的状态,接触了很多新**和知识,和留在那不勒斯的那些伙伴们的人生完全不一样,他们一辈子只能留在那不勒斯,终日面对争吵、权利争夺、男尊女卑的落后,暗无天日。
2、活出自己:莉拉虽然因为家里没钱只能中途辍学,然后早早地嫁人,但是她一直都活出了自己的本色,敢爱敢恨,勇于追求自己的爱和做出改变,当无法忍受丈夫斯特凡诺的施暴时,她勇敢地选择了离家出走,放弃了贵妇的富裕、体面、无忧无虑的生活,带着孩子开始贫穷、困苦、潦倒的生活,但是对于她来说,却是一种解放,一种全新的生活。

最后

超喜欢文中对心理的描写,因为我个人觉得自己有一部分性格和埃莱娜很像,很多在成长过程中的想法、经历也很像,而书中对埃莱娜各种纠结的心理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出来,激起了我强烈的共鸣,描写这部分的文字虽然很多,但是丝毫不觉得冗余,大爱~~

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

images
这本书是随便翻了一下豆瓣高分书籍找到的,虽然豆瓣评分是 9.2 分,但是说实话在读的过程中,不是很爽快,原因可能是:

  • 书中针对某一个道理进行长篇反复论述,有点冗余的感觉。
  • 我个人的经历还是太浅薄,对于书中的一些道理没有很深刻的感受和共鸣,无法深入其中,只能游走于文字表层。

内容

整本书有六章,我将其做一个简单的划分,如下:

  • 第一章:简单介绍了一下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有如下三类:
    • 第二章:人的自身 -- 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上,叔本华认为主体是取决定性作用的,因为主体不同会导致对客体的看法不同
    • 第三章:人所拥有的财产 -- 财富对于人来说是必须的,因为它能满足人类的种种需要和愿望。而一个人是否在财产方面得到满足,并不由财产的绝对数量决定,而是由其相对数量决定,也即由这个人期望得到的财产与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的关系决定。人应该拥有财富,但不应过分的追逐执迷于财富,而是善用财富,让财富给自己以自由,让自己完成自己想干的事。
    • 第四章:人对他人显示出的形象 -- 人的一大弱点就是过分看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样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和愤怒都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有关,我们的嫉妒和憎恨也大都出自此根源。我们应该正确评估自己的自身价值,理性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别人的看法只在别人的头脑意识里产生效果,对我们并非直接存在,而是间接的存在,对我们自身也不能起直接的作用。
  • 第五章:从下面几个方面阐述了一些人生道理,虽然比较散乱,但是很受用(里面讲了很多小点,就不展开阐述了)
    • 泛论
    • 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 认识自己
      • 活在当下
      • 学会孤独
      • 珍惜拥有之物
    • 我们对他人应采取的态度
      • 心中只有自己,眼中却只有别人
      • 面具和伪装 -- 在弄清一个人之前,不要与他过分亲密并结下愚蠢的友谊
      • 木秀于林 --** **显示自己聪明智慧是在间接地指责别人的愚蠢和无能
      • 保持礼貌
      • 沉默是金
    • 我们对于命运和世事的发展所应保持的态度
  • 第六章:阐述了人生的各个阶段 -- 

摘录

由于属于人生哲理类型的书籍,也就没有所谓的情节可言,就稍微摘录一下我个人认为感受比较深的部分了:

1、人生的本质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所有的快乐,其本质都是否定的,而痛苦的本质却是肯定的。这是因为人们是受意欲所驱使,而意欲的满足总是否定的。意欲获得的满足并不直接被我们感觉得到,它顶多只以反省、回顾的方式进入我们的意识;但是意欲受到的抑制却是肯定的,因为这种状况会明显表现出来

2、人生的智慧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着眼现在和放眼未来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只有这样现在和未来才不会发生冲突

3、对于无法长期忍受独居环境的人,我给他的建议是:带着一部分孤独走进社会人群中,学会在人群中保留一份孤独,为了做到这一点,他要学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立刻和别人说,此外,也不要对他人的话语过于认真。他要减少对他人的期待,不论是在道德方面还是在**方面。他应该用淡然、冷淡的态度对待他人的看法,因为这是最有用的培养令人称赞的宽容的方法。

4、如果说人的前半生是以苦苦寻求幸福而无法满足为特点,那么,人的后半生则以对遭遇灾祸的恐惧和担忧为特点。

就记录这么多吧... 感觉整本书都是金句(捂脸),你们还是自己读吧。

最后

现在读的共鸣不是很深,等老了再来读一遍,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目送

images

在逛豆瓣读书的时候无意间看到龙应台的目送,想来之前在学校的时候有听到好多人推荐龙应台的著作,所以就索性拿来试读一下。

初读《目送》前几章的时候,觉得文字温柔婉约,以极为细腻的文字和视角描述了自己和父母以及儿子和自己三代人之间的亲情,文字很美,而且触及生活细微之处,但是又诠释着一种深入灵魂的道理。随便上几段摘要感受一下: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女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我们这一代人,搓搓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而视,年长一点的默默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默然而果决。前后虽隔数里,声气婉约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这本书是龙应台 50多岁写的,她一改以前犀利批判的文风,改为温柔细腻的触笔来描述自己对亲情、友情的点滴体会和感悟。包括父亲的逝、母亲的老,儿子的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同行、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缠绵不舍和贫困国家人民悲惨的生活境遇。在这本书中,她讲述了三代的亲情,一边回忆自己的年少,一边有写着儿子的青春,一边看父母的老态,一边忍受着儿子对自己的疏离,扮演着“女儿”和“母亲”的双重角色,诠释出亲情在时光中的剪影,一边是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慨,一边是感叹人生的变幻莫测。

除了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之外,在对身边细微景物的描述上也显得极为细腻和温婉,仿佛是去除俗世喧嚣和快节奏之后的一种平静如水的淡然,给人一种吹风拂面的感觉:

坡势陡峭,铁皮屋和水泥矮房参差层叠。百日红开在墙角,花猫躺在石阶上,废弃的园子里牵牛花怒放,粉蝶就闹了开来。太阳对准仅容一人行走的窄巷射出一道曲折的光线,割开斑驳的屋影。

放学回来时,距离门外几尺就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晚了,一项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黑灯时间。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这些文字读起来总觉得很舒服,宁静而美好。

龙应台是个孝女,对父母的年老体衰关怀备至,并且以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描述老年人的孤寂和苍老:

在很长的岁月里,只有一年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来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都觉得凄凉。

他老了,所以背佝偻了,理所当然。牙不能咬了,理所当然。脚不能走了,理所当然。突然之间不再说话了,理所当然。你们从他身边走过,陪他吃一顿饭,扶着他坐下,跟他说“再见”的每一次当下,曾经认真地注视过他吗?

读着这些拷问心灵的话,会突然恐慌和焦虑:父母老了,渐渐地头发就白了,渐渐地皱纹就爬上了他们的眼角,渐渐地每一次叮嘱就变成了唠叨,渐渐地我们就开始嫌弃他们了。当他们有一天就悄悄离我们而去的时候,我们就后悔了。。。。

我们是不是要开始珍惜了,只为不让浓情变为匆忙而默然的目送~

白夜行

images

原本不再想接触东野圭吾的书了的,确实是比较负面化,但是看到kindle中已经下载好了这一本《白夜行》,出于一种强迫症的原因,还是在周末一口气看完了。看完之后,还是一如既往地阴郁:这大概是最后一本了(捂脸)。但是并没有觉得不值得...

整本书还是偏向于悬疑类型,无非是因为一起命案引发地之后接二连三的调查,但是和之前的作品不一样,这本书在临近结尾的时候,倒并没有将整个过程的真相全盘托出,倒像是故意给读者想象和串联各种细节的空间。然后出于好奇搜到了一些比较透彻的讲解,可以说是受益良多了。

这本书讲解的是两个童年阴郁的小孩因为某种原因进行合作杀人,并且手段极其高明,书中将两者比喻为枪虾和虾虎鱼,是两种互利共生的生物,也就是主人公桐原亮司唐泽雪穗。他们两共同合作做过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我当初并没有联想到两者是因为爱情的缘故,但是通过看“知友”的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本爱情的犯罪书籍啊

整本书的行为风格真的可以说是独树一帜了,书中的每一章节都涉及到不同的主人公,而且都是以不同主人公的口吻来叙述事情。看前面一半的读者可能会有点失去耐心,因为不断跳出新的人物,并且感觉又是毫不相关的人物设置,但是一旦坚持到后来的话,会发现之前设置的各种细节都是整个故事串起来的线,别有用心。而且事情的真想还是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浮出水面的。但是在一些细节的地方还是会不经意地提及到。

整本书的主题,像是更多地在抨击当时社会上对孩子成长内心的一种忽视,导致不和谐或者悲惨的童年生活给他们的心理蒙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阴影,从而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理。谁也无法想象,一个11岁的孩子会有弑父的动机,甚至为了构造自己的不在场证据如此煞费苦心。。。。

文章的解决也很悲惨,当唐泽雪穗看到桐原亮司的尸体时:

当看到亮司的尸体的时候,雪穗像人偶版面无表情。她冰冷地回答:我不知道。然后迅速转身上楼,她一次也没有回头

字里行间显示了她的悲伤与绝望,从此她的依靠和太阳没了。在这一刻,纠结了19年的杀人案至此了解。

雪穗曾经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你明白吧?我从来就没有太阳,所以不怕失去。”

从这句话里面足以看出她对生活的无望,但是因为有桐原亮司这份光,让她在黑夜中也不至于孤单。这大概就是爱情的全部含义了吧~

见识

见识

images

前言:作者吴军,曾著有《数学之美》、《文明之光》、《浪潮之巅》,吴军老师于 2016年10月10日 在“得到”中发布了付费订阅专栏《硅谷来信》,这本书就是在 300 封来信中选取出主题整理而成。

内容简介

整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商业的本质和人生的智慧,从不同方面来讲述了自己的经验和总结,整本书的内容脑图如下:
images

读后感

内容上

虽然知乎上有些人喷“整本书内容散漫,主题不够紧凑,根本就是想到哪写到哪,拼凑一些东西加以简单粗暴的组织”,但是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吴军老师觉得他有机会和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并且能够经历一些他人没有机会经历的事情,所以想把他的见闻想法和大家分享,让大家一起可以学习到优秀的人给他带来的思维方式上的影响和以看待世事和人生的不同角度。
"因为分享,所以快乐",首先这种心理是很值得称赞的,其次吴军老师让我们近距离地学习到了他一生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不管这些经验对我们是否适用或者正确与否,都应该为他那种开放心态而感动。
另外,这本书在观点上还是很老练的,毕竟是一个大师和世界上著名人士总结出来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可以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从而避免走一些弯路。

行文上

整本书的语言还是很平实易懂的,虽然书中也有鸡汤的成分在,但是和传统的鸡汤文不同的是:传统的鸡汤文大部分都是高举旗帜,读起来让读者热血沸腾,放下后就归于沉寂,这本书的文字叙述没有任何夸夸其谈的东西,就仿佛是一个睿智的老者在和你闲聊,毫无压力,读的时候茅舍顿开,读完之后荡气回肠回味无穷

跨度上

书中的内容还是比较详实的,涉及的范围也比较丰富,有教你怎么上大学、选专业,有教你在职场中怎么突破自我、避免走入误区,还有创业投资的人应该注意什么等等,所以这本书几乎适合所有年龄阶段的人来欣赏,你会领悟到很多人生道理。

印象最深刻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章节是“人生需要做减法”,作者在这章中列举了印度人在没有太多选择的情况下反而更容易有幸福感,工作表现也更好。然后指出如果人少一点选择,他们会更幸福,确实,**生命有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要做,必须要有所舍弃、顺其自然。**聚焦在我们想要的事情上,我们才会更加聚焦精力,收获成长。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什么都未得,怅然若失。选择越少,欲望越少,才会更加学会感恩,懂得知足。

Recommend Projects

  • React photo React

    A declarative, efficient, and flexible JavaScript library for building user interfaces.

  • Vue.js photo Vue.js

    🖖 Vue.js is a progressive, incrementally-adoptable JavaScript framework for building UI on the web.

  • Typescript photo Typescript

    TypeScript is a superset of JavaScript that compiles to clean JavaScript output.

  • TensorFlow photo TensorFlow

    An Open Source Machine Learning Framework for Everyone

  • Django photo Django

    The Web framework for perfectionists with deadlines.

  • D3 photo D3

    Bring data to life with SVG, Canvas and HTML. 📊📈🎉

Recommend Topics

  • javascript

    JavaScript (JS) is a lightweight interpreted programming language with first-class functions.

  • web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web. New door for the world.

  • server

    A server is a program made to process requests and deliver data to clients.

  • Machine learning

    Machine learning is a way of modeling and interpreting data that allows a piece of software to respond intelligently.

  • Game

    Some thing interesting about game, make everyone happy.

Recommend Org

  • Facebook photo Facebook

    We are working to build community through open source technology. NB: members must have two-factor auth.

  • Microsoft photo Microsoft

    Open source projects and samples from Microsoft.

  • Google photo Google

    Google ❤️ Open Source for everyone.

  • D3 photo D3

    Data-Driven Documents codes.